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助力智能眼镜系统构建更多>>

    人类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源于视觉,眼睛是生物采集的关键感知器官之一。其中,眼动追踪传感器在无干扰、隐蔽监测人类视觉行为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多数眼动追踪设备依赖复杂的传感系统,图像处理过程繁琐且设备体积较大;而基于隐形眼镜的侵入式方案具备一定便携性但测量精度有限,并可能引发异物引入的不适感。因此,探讨高成本效益、操作便捷、高精度追踪眼球信号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实验室宋延林/苏萌团队开展了可控印刷多维度、多功能微纳传感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近期,该团队基于仿生矿化策略,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大晶... 详细 >>

  • 微电子所在人工智能工艺器件建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更多>>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微缩,工艺和器件模拟的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传统物理建模方法难以满足大规模仿真和快速迭代的需求,亟需引入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高效的仿真模型以支撑先进工艺参数优化和新型器件设计。在刻蚀工艺的仿真加速方面,EDA中心姚振杰副研究员和陈睿研究员开展联合攻关,提出一种级联递归神经网络(CRNN),该模型通过递归神经网络充分表征刻蚀轮廓,通过级联组合层实现轮廓特征与工艺参数的(如压力、功率、温度和电压)的信息融合。通过仿真和实验数据验证,与传统刻蚀模型仿真结果对比,CRNN模型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建模效率,验... 详细 >>

  • 科研人员研制出超导双光子空间符合计数器更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李浩团队在面向多光子空间符合探测方面取得进展。1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组合时间逻辑和幅度复用的超导纳米线双光子空间符合计数器》(A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two-photon coincidence counter with combinatorial time logic and amplitude multiplexing)为题,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光量子计算需要调控多个光子,具有多种输出模式,因此需要在末端集成大规模的多光子探测器阵列;为提高计算复杂度,光子纠缠维度越来越高,需要可以分辨更多空间态的符合探测单元,这在... 详细 >>

  • 科研人员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多层堆叠二维聚苯胺晶体更多>>

    导电聚合物是具有导电能力的有机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噻吩和聚吡咯等,被认为是可能取代传统半导体和金属的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生成成本低、密度小、成膜性能好、机械柔韧性更高,具备更广泛的化学功能性,有望成为制备下一代有机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电荷在导电聚合物薄膜中的传输效率,对其应用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电荷在不同聚合物链之间的跳跃作用是整体材料传导的关键。为实现长距离电荷传输,将线性导电聚合物链排列成高度有序的二维晶体材料是有前途的策略。二维结构中所有聚合物链将处于平面拓扑交联构象,能够为链间电荷传输提供多种途径,并规避单个... 详细 >>

  • 基于钽酸锂单晶薄膜的电光频率梳芯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更多>>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团队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Gabriel Santamaria Botello、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Tobias J. Kippenberg团队,在基于绝缘体上钽酸锂单晶薄膜的电光频率梳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broadband integrated electro-optic frequency comb in lithium tantalate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光学频率梳技术在精密测量、微波合成和天文光谱观测等领域应用广泛。早期的光频梳系统体积大且成本昂贵。当前的研究前沿之一在于如何将这一技术在芯片尺度上实现,从而推动更广泛... 详细 >>

  • 微电子所在多模态事件学习储池计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更多>>

    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受模仿人类大脑的启发,尤其是在当前的类脑神经形态系统中。例如,利用生物可解释的脉冲神经网络(SNN),并结合IBM的TrueNorth和英特尔的Loihi等CMOS数字硬件加速器,来模拟大脑的计算功能和效率。然而,在硬件中复现大脑功能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不仅受到摩尔定律放缓以及冯·诺依曼架构计算瓶颈的限制,而且涉及脉冲神经网络自身训练过程中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微电子所尚大山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王中锐博士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液体状态机(Liquid State Machine, LSM)技术实现多模态时序脉冲数据的学习方法。液体状态机是一种... 详细 >>

更多科普知识>>

声波谐振器实现声子间高保真量子纠缠

虽然量子纠缠现象已在微观粒子中得到证实,但在日常物体之间却很难看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展示...

“奶酪刨丝器”制作超薄彩虹色金属片

研究发现,超薄铋片可以显示出神秘的磁性,该性能有助于让这种柔软的彩虹色金属成为制造绿色电子产品的神...

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问世

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该公司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

“魔角”石墨烯超流刚度首次测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超流刚度是衡量材料...

理想外尔半金属首次合成

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新兴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强关联量子输运实验室领导的国际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理想的外尔...

球形托卡马克装置首次产生等离子体

小环径比球形托卡马克(SMART)装置首次成功产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这一进展使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实现...

新型光学原子钟比铯钟精度高千倍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光学原子钟,其中包括单离子时钟和光晶格时钟。这些新...

新型磁光存储器助力超快计算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开发高能效计算机方面取得重磅成果:用于超快计算的新型磁光存储器。...

掺硼金刚石展现等离激元特性

美国研究人员在掺硼金刚石中发现了一种新特性——等离激元效应。这可能使生物医学和量子光学设备更加高...

电子堆叠新技术造出多层芯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电子堆叠技术。该技术能显著增加芯片上...

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

光衍射条件下可运行的微型机器人面世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步行机器人,能在可见光衍射极限下运行。它能够前往特定...

新型光芯片可执行深度神经网络关键计算

12月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全集成光芯片。它能以...

夏培肃:被刻在国产芯片上的“计算...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世家、一生恬静淡然的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夏培肃,年轻时是如何的血气方刚。1...

首个可操控机械量子比特创建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创建出首个可操控的机械量子比特,其能以稳态、振动或两者叠加的状态...

铅离子相互对撞中观测到顶夸克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网16日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合作组报告称,他们在铅离子-...

量子层面复杂“无序”磁性材料问世

据15日《自然·通讯》杂志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够创造出在量子层面具有复杂“...

AI模型10秒内检出脑肿瘤残留

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名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

两台AI机器人联手开展化学研究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英国利物浦大学团队展示了一款移动机器人。它能够运用人工智能(A...

“气泡打印”实现液态金属布线

气泡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工程师手中,它们却能激发巨大的创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