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生招生

硕士生招生

微电子所2011年招生简章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29

  

  招 生 简 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业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同时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微电子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6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研究人员91人,上岗研究生导师7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在读研究生近300多人。

  主要研究方向: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⒉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本专业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微电子专业及通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除招收普研(学术型)外,我所还计划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085208)和集成电路工程(代码:085209)两个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我所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仍为国家计划内公费。   

  专业代码: 080903

  专业名称: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   

  w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一室、九室、十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CMOSSOI 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器件与集成电路、微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等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测试。这些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硅基器件与集成电路主流工艺技术的研究, 曾先后完成“VDMOS功率器件”、“0.8微米CMOS工艺”、“亚微米SOI CMOS电路的研究”、“0.35微米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0.1微米级CMOS FET”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硅器件、电路与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并在诸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致力于下一代纳米级的 CMOS新结构器件与电路、新工艺技术、高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新型MEMS器件与集成,以及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研究。   

       

  韩郑生 男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寰 男 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毅 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罗家俊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孙宝刚 男 196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多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朱阳军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陈大鹏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文武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朱慧珑 男 195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骆志炯 男 197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尹海洲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钟汇才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擎擎 男 197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江 男 1960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文 男 1969年出生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玮冰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杨清华 男 197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w 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该研究方向为三室、八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微细加工技术(包括光学光刻掩模及分辨率增强、电子束光刻、下一代光刻及掩模、亚90nm加工工艺等)、纳米器件及集成(包括纳米电子器件模型、硅基和化合物基半导体纳米器件、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器件及其集成、基于新材料新原理的纳米器件如分子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等)、新型MEMS器件及集成(包括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及集成系统、新型传感器及集成、新结构MEMS加工与集成技术等)三个方向的研究。三室是国内最早开展亚微米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室,在纳米微细加工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和自主创新的特色。

       

  马俊如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所顾问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长

    明 女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谢常青 男 1971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冬梅 女 196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龙世兵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满红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洋 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守国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景玉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键 男 1963年出生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文东 男 1967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超波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岩 男 1972年出生教 授 博士生导师(外聘)   

  w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该方向为四室和六室,九室、十一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GaNGaAsInP )新型器件研究与开发、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设计与开发、小型微波电路模块与系统设计开发。拥有一条配套的4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发线、微波设计软件和测试系统以及先进的模块平台。其研究领域覆盖射频、微波和毫米波器件、电路、模块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先进封装技术。小型、高频和大功率是其研究的主攻方向。无线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无线传感器、光互连技术等系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吴德馨 女 1936年出生 科学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刘新宇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智 男 1970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锐 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刘洪刚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轩雄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立新 男 196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申华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立军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志华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w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

  该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射频集成电路(十一室)、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杭州分部)等4个研究室的主要研究领域。依托中国第一个电子设计网络化公共平台~中国科学院EDA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环境支持,可从事0.13um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主要从事数字大规模、数模混合、电源芯片等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实现及单片系统集成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实时信号处理器及系统、高速/低功耗数字传输基带芯片与系统、极低功耗处理器及单芯片系统、嵌入式多核DSP与系统、高性能低功耗模数转换器、数字家庭关键芯片与系统等。

   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研究室(五室)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等方面的高端芯片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卫星导航定位SOCWimax/LTE基带SOC、多媒体与多核处理器、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电子封装技术与应用开发。包括高密度先进封装,三维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封装技术,以及高速并行光互连技术等。

  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室(十一室)专门从事RFICMMIC设计及相关模块开发。研究室根据我国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及物联网等多方面技术需求,从事RFICMMIC设计及模块技术研究,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和模块,部分成果已经在国家工程中获得应用。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沈阳分部的技术依托部门,为公司提供射频IP技术支持。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是杭州分部的主要研究方向。杭州分部是微电子所集中力量建设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是研究所科研成果应用与产品开发的平台。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与系统、无线接入芯片与系统、射频与模拟集成电路、系列MCU芯片等芯片产品与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开发。   

           

  ★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二室、六室、EDA中心、十一室等)

  周玉梅 女 1962年出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勇 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利平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胡国荣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蒋见花 女 197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徐欣锋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程亚奇 男 195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野 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延军 男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马立伟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浩 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岚 女 1968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吴玉平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罗家俊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五室)

    杰 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莉 女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 硕士生师

  鲁振鹏 男 196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巴晓辉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中科微/杭州分部)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长

  袁国顺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杰 男 1964年出生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成炎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徐建华 男 1963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冯炳军 男 1969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周长胜 男 1964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李晓江 男 1972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备注

  0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韩郑生

陈大鹏

朱慧珑

  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

   

  专业课考试科目请与导师直接联系。

   

   

  另:招生人数中包括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代招名额。

骆志炯

王文武

尹海洲

钟汇才

梁擎擎

 

万里兮

   

   

  02.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叶甜春

 

谢常青

  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或固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或电子线路

 

王守国

 

马俊如

   

   

   

   

   

  0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吴德馨 

刘新宇

阎跃鹏

  ①英语②半导体物理③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或电子线路

张海英

 

 

刘洪刚

张立军

万里兮

   

   

   

  0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

叶甜春

周玉梅

 

  ①英语②模拟集成电路或电路与信号系统或通信原理③电子线路或数字集成电路

袁国顺

阎跃鹏

 

 

梁利平

胡国荣

万里兮

张海英

马成炎

   

   

   

   

   

   

     生:每年一次(春季考试秋季入学)

  报名时间:每年12月至下一年1月份(请登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http://admission.gucas.ac.cn/index.asp报名)

  报名地点: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人教处研究生部

  博士生培养方式

  修完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博士学位英语)和专业课(二至三门课)。

  完成学位论文的实验研究工作并撰写论文。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备注

0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韩郑生

杜  寰

罗家俊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专业学位)
       301数学(一)
994信号与系统或995半导体物理或996电子线路

   

994995996任选一门考试

(注:有意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或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究方向的同学应在“994信号与系统或996电子线路”中选择)。

   

②工程硕士统考科目英语考:204英语(二),其它科目相同。

   

③拟招生人数中含工程硕士名额。

 

孙宝刚

李多力

朱阳军

陈大鹏

王文武

朱慧珑

骆志炯

尹海洲

钟汇才

梁擎擎

 

 

王玮冰

杨清华

万里兮

曹立强

   

02.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

叶甜春

 

谢长青

李冬梅

龙世兵

张满红

 

王守国

景玉鹏

 

王文东

李超波

 

   

   

0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刘新宇

阎跃鹏

张海英

 

 

刘洪刚

申华军

张轩雄

赵立新

李志华

张立军

万里兮

曹立强

   

   

0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

叶甜春

周玉梅

 

袁国顺

阎跃鹏

 

梁利平

胡国荣

蒋见花

程亚奇

徐欣锋

 

罗家俊

 

鲁振鹏

 

吴玉平

张海英

万里兮

 

张延军

马立伟

巴晓辉

曹立强

马成炎

徐建华

冯炳军

周长胜

李晓江

   

   

   

   

   

  统考科目:①和②或(专业学位204英语二)③ 为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自命题科目:994995996是微电子研究所命题。

      特别说明:微电子研究所鼓励考生硕博连读,并且考生必须服从在本所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调剂。

  试 题 内 容 覆 盖 范 围

科目名称

  试题覆盖范围

  指定参考书及出版社名

995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物理学》

要求掌握“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分布,半导体的导电性,非平衡载流子,PN结,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导体表面和MIS结构”方面的全部内容;要求了解“半导体中杂质和缺陷能级,异质结,半导体的光电、热电、磁和压阻效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朱秉升、

罗晋生等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或(国防(国防工业出版社)

996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线路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双极和MOS的主要电路形式、原理、特性及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脉冲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应用,数/模、模/数转换。

《电子线路基础》(第二版)高文焕、李冬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6章、第8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94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信号与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析方法;通信系统中滤波、调制及抽样理论的概念和应用;滤波器的定义和设计方法;反馈理论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与数字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析方法,快速傅氏变换FFT的特性及应用,数字滤波器的类型、结构与设计,有限字长效应。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修订版),王世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明:以上专业课全部由微电子所命题。

   

  单位代码:8015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

  邮政编码:100029  

  电子信箱:cj@ime.ac.cn  libo@ime.ac.cn

     页:http://www.ime.ac.cn

     话:(010) 82995537  82995538

     真:(010) 62049837

  联系部门:微电子研究所人教处/研究生部

   人: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