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国际传感器论坛叶甜春谈半导体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合作共赢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12-14

  半导体产业被称为国家工业的“明珠”,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大部分电子产品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2018年,集成电路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位列实体经济发展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粮草”。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际传感器·半导体产业链暨物联网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重点探讨了全球传感技术器、半导体产业链及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应用。新华网智谷就当前国际形势下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理事长叶甜春。

  

  产业发展趋势:正向中国大陆转移

  半导体是人类迄今为止产业链最长、技术最密集的行业之一。1956年,我国就将发展半导体列为重点。集成电路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涉及了众多学科。在技术领域,集成电路是真正基础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从制造、装备、工艺、材料开始,大量的基础都在此,”叶甜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这个基础全部走完,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做全。”

  过去,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技术,尤其是装备和材料基本掌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手中。为摆脱长久的“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设计、工艺、装备和材料上得到了长足发展,渐渐出现一批优秀的企业和行业人才,搭建出相对完整的框架体系,整体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叶甜春指出:“我们的企业正在由低端加工业往高端技术方向走,这是值得肯定的,这几年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工艺开放,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幅缩短。”

  在产业的长足发展上,叶甜春体现了十足的信心:“我相信再坚持十年二十年,我们一定能做成。”他强调,中国政府和企业要有信心,有定力,要看到当前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这是一个内在的、必然的趋势。成本较低,靠近市场,人才足够,资本也够——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只有中国。”

  

  产业发展关键:创新、合作、共赢

  当前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的态势深刻影响着两国科技行业的发展。思考接下来产业的发展路径,叶甜春提出三个关键点:1、坚持自主创新,以我为主;2、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寻求国际合作机会;3、在合作中找到共赢趋势。

  针对第一点,叶甜春解释,过去我们的创新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今后,要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的模式。这是主导权的变化,我们要以自己的研发为主,再寻求国际合作。同时,我们需要从创新的源头抓起,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叶甜春指出,目前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已经非常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整个行业从制造、封测、装备到材料,企业专利已达到四万多件,我们的企业正在生产大量自己的IP,在往前走,这是很大的变化。”创新模式的转变,也将为研发专利、知识产权提供载体。

  叶甜春还强调,创新发展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双轮驱动。“好的技术一定需要好的商业模式,才能进入市场,产业才能做起来。以前对于研究单位来讲不太关注商业模式,但这些年来大家又过度关注商业模式,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技术创新。寻找‘风口’是一个很积极的姿态,但如果只是寻找‘风口’而不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稳固自己的竞争力,就会变成一种投机。所以一个企业长远发展,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更要有背后支撑自己的核心技术。”

  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主导权后,才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叶甜春认为,许多人认为的“补短板”的产业发展模式其实是一个误区——对于像半导体这样规模庞大的产业来说,即便眼下看到的短板补上了,很快又会有新的技术、新的问题冒出。因此单个国家做不到,也没必要做全整个产业链。“我们原来是跟随人家走,现在的市场在中国,你要考虑解决方案,你就没必要全都自己做,要有所选择”,叶甜春说。顺应全球化趋势,与各国高度合作,并在某些方面握有“杀手锏”,建立技术壁垒,才会有更多交换手段和发展空间。

  如何寻找“杀手锏”,建立技术壁垒?叶甜春表示,中国的产业链条上,制造方面是比较被动的,封装则比较强。“我们一直在尝试,从装备、材料、制造等各方面去努力。比如我看到我们最近有一些关于存储器的新技术出来了,这就有可能会是一个壁垒。”

  开放合作,就要考虑合作模式。叶甜春不断强调合作要“共赢”,他提到,过去在工业上的发展思路往往是替代别人,但当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用这种“挤压”别人的方式反而会有“反弹力”。“当你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反而更要寻找合作,共谋发展。其他新锐供应商没有活路,又如何谈合作,”叶甜春说,“我们在全球的产业生态里正从低端走向价值链的高端,要坚持不懈往下走,这是从替代到创新到引领的过程,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些技术是迟到追赶,但不能不做。要考虑如何发挥中国市场的潜力,在其中找到、提供产品解决方案,通过产品解决方案的组织改变产业的格局,这必须是共赢的模式,不是零和游戏。”

  产业发展需求:政府支持力度还要加强

  针对当前政府对于科技创新和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举措,叶甜春认为,整体力度还需加强。首先,政府要不遗余力,坚定地支持企业,例如加大投入,降低税赋。“对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专家组去判断,再定向地对企业进行支持。”叶甜春说。同时,政府也要稳重地、定向地支持——无需过多宣传,行动胜过一切。

  其次,政府投入要有重点,有主次,重要领域要得到优先发展。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但由于专业性的不足,可能产生盲目投资的问题。叶甜春建议,要鼓励地方政府的投资倾向,也要提醒他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包括人才、产业环境来选择合适的产业投入,不盲目跟风,关键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在资源配置、区域性发展上做好规划,发挥引导作用。

  最后,政府还要尊重科技界,集思广益,更多地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尤其对于政府智库,要“松绑思想库,全面、频繁、客观、公正提出战略发展的思路。”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坚持和耐心的行业。叶甜春表示,在产业发展道路上,中国不要盲目自大,也不用妄自菲薄。我们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底气,作为全球主要的市场,产业需求需要中国重新定义,产业格局需要中国重新塑造,产业发展需要中国重新引领。中国产业的动力也是全球产业发展主要的动力,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有定力、有勇气、有担当,相信挑战带来机遇,创新推动主导,合作促进共赢。

(新华网智谷 徐婧澜  2018年12月1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