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她建议,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使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相匹配。
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
一方面,企业间互相挖角,抢夺高端人才;另一方面,2017年我国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高校毕业生人数在20万人左右,但其中最终仅有12%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就业。
针对这一现象,周玉梅表示,这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密切相关。集成电路发明不过60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还没有哪一类技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生活和社会治理,并成为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年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人才短缺成为不争事实。但人才培养和成长有其规律性,需要时间。于此同时除集成电路产业自身需要微电子方向的人才,其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急需有微电子背景知识的人才,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物联网、通信产业等,导致在有限的人才培养的总量上,还被其他行业进行了分流,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内人才流失。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有微电子背景知识人才急需的状态,作为目前的二级学科,无论从招生数量和学科方向上均已无法承载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需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周玉梅表示,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大量工程化人才。由于高校的工程实践条件欠缺,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设立一级学科的同时,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条件,集聚多方资源构建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吻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