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我的中国“芯”——听张汝京讲座有感

稿件来源:Mr.Li 胡侃杂谈 责任编辑:ICAC 发布时间:2019-04-10

2019年4月8日,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做客中科院微电子所“名家讲坛”,做了题为《我的中国“芯”》的报告。

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集》

     

  张汝京

  张汝京(Richard Chang) ,毕业于台湾大学,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77年,29岁的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并加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的团队,在德州仪器从研发设计工程师做起,一干就是20年。他成功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了10多个工厂的技术开发及IC运作,后来回国一手创办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2018年,张汝京又选择做一项国内没有的芯片事业——将海外成功的IDM模式(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引入国内,打造全新的CIDM模式,这个“C”即Commune,共享、共有的意思,成立的芯恩集成电路制造公司是中国首家以CIDM模式营运的公司,将在青岛建设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同时他担任终身名誉院长成立的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旨在“本土化”解决青岛乃至山东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问题。

  

  我的中国“芯”

  早就听闻张博士要来名家讲坛开讲座,今天终于如约而至。今天讲座的题目叫“我的中国“芯””,张博士已经71岁高龄,搭乘早上7点钟的飞机来到北京进行这次讲座交流,仍然孜孜不倦的奋斗在祖国半导体事业的一线,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整场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张博士毕业后一路走来的历程(筚路蓝缕  一路走来),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的缺失,第三部分介绍了与美国社会打交道的一些经验分享。整场讲座风趣幽默,听完后被张博士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渊博的知识面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张博士早年加入德州仪器后做的第一款产品是少儿英语学习机,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算是非常有创新性的产品了。

  

  后来杰克.基尔比博士组建了一支20人的团队研发新型3D半导体,里面有四个是中国人,张博士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位后来都在台积电身居要职。杰克.基尔比博士年轻时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对中国有着浓厚的感情,张博士评价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板,对曾经的下属也不吝帮助,张博士后来在台湾创办世大集成电路,老人家还来到台湾帮忙站台了一周。

  

  与自己的父母张锡纶夫妇一样,张博士也是家国情结极重的人,时刻牵挂着祖国大陆。在德州仪器工作了长达20年之后,张博士申请了提前退休,一心想回到祖国为大陆建半导体厂。2000年,他带领着300名芯片工程师,在上海张江建立了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基地,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父亲当年的殷切期盼“你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

  

  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微半导体创办人及董事长尹志尧博士,60岁时毅然放弃美国百万美元的年薪,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审查,所有的工艺配方、设计图纸都被美国没收。带领着三十多人的团队回到中国。只因一句,学成只为他日归来,报效祖国!势必要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做出贡献!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巨轮滚滚前行,很多人在走出去也有很多人在走回来,无数像张博士、尹博士这样的顶级人才从海外回国,不断壮大国产工程师队伍,他们大多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在干好自己的本职,为中国崛起添砖加瓦。

  

  张博士是个建厂超人,拿中芯国际来看,他很会融资,中芯国际建厂之初,第一次融资十几亿美元,来自美国最主流的投资机构。到了2003年,中芯国际开启了第二次私募,当时融到了六个多亿美金,得到资金支持后一方面投资建设北京的12英寸晶圆厂,一方面利用个人人脉和经验,以低价购入了摩托罗拉的天津工厂。再次,他很会省钱,当时芯片产业处于低潮期。正是在这种行业看衰的环境下,张博士凭借自身的人脉,购入了大量的低价二手设备,布置了三条八寸产线,在产业复苏之前做好了准备。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让中芯国际拥有了四个八英寸厂,还有一个12英寸厂。这个速度在大陆的晶片厂里前所未有。

  

  

  2018年,张博士再度启航,总投资额约150亿元的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正式开工。以国际一流的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吸引国内外一系列先进半导体应用企业参与进来,将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能制造及通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从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到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同时与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合作,旨在“本土化”解决青岛乃至山东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问题,张博士说学院首批招录的120名学生,他过去讲课时,这群年轻人上课认真专注,也很好学,他觉得非常有希望。

  

  

  关于我国半导体行业的短板所在,中国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是基础材料研究和先进设备制造,其次是人才问题,这个产业没有人才成不了事,中国大陆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跟欧美日韩及中国台湾的差距不小。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更要学会留住人才。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挑起贸易战,说到底是科技战,一是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不能流入中国企业手中;二是关键产业的国内产能需要保护。最终目的是保持美国国内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讲座提问环节,一位半导体材料专业刚毕业的博士说道,今年他找工作,拿到的薪水明显不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只能与这些行业本科生工资持平,而英特尔给出的工资也要比国内厂商要高。张博士说到,这确实是个现状问题,张博士说自己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勉励年轻人不要频繁跳槽,要脚踏实地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工资低,可以把眼光看向福利待遇方面,像中芯国际建设员工社区和配套国际学校,给优秀员工配送房子,保障孩子的义务教育。现在从美国找了一些外教去青岛的国际学校任职,通过这些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也呼吁应该加大半导体行业的工资,让更多本专业人才不至于因为薪资转行。

附件:
相关新闻:
张汝京:一腔热忱倾注“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