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在烟台举行。政府主管领导、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与会人士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讨论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更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和更具潜力的普及应用价值,为消费升级、行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新场景、新要素、新工具,带动更多产业的升级和业务发展,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新一轮科技变革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重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打造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和促进社会进步等各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制造、文旅、交通等诸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对我国加速产业转型、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工厂、Cloud V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正在渗透各行各业,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浩表示,数字化工厂对其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行维护、改造升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支持,但也存在模型不能共享、缺乏动态更新、智能应用不足等短板。对于制造业而言,可以用现代数字化工厂的组织方式即数字孪生方式来弥补数字工厂的不足。数字孪生工厂能够将虚拟工厂与实际对象结合起来,实现机器工件和组建之间的点对点信息通信,实现同步一致、实时反馈。数字孪生工厂与企业互联后,在管理层、服务层、数据层、物理层、模拟层等全面支持企业业务的构建和发展。
Cloud VR的核心在于把大量的计算和渲染的工作移到云上完成。从PC VR到Cloud VR是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架构创新以及头盔无绳化、Wi-Fi创新的综合提升。Cloud VR的业务发展逻辑和发展路径可以归结为2B、2H、2C三种模式。2B模式面向垂直行业,促进影视、游戏、教育、医疗等行业应用的推广落地;2H模式依托IPTV规模,打造巨幕、直播、重交互游戏等,促进VR进入千家万户,重点解决家庭娱乐问题;2C模式结合5G建设,发展轻交互游戏、社交和巨幕影院等。
“Cloud VR的商用路径为从2B模式切入,瞄准2H、2C模式逐渐做大规模。”华为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董明表示。
AI与5G深度结合
AI与5G技术深度结合,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能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长远变化。
“在5G众多典型应用当中,70%以上是与人工智能和AR、VR相关的,5G不再是主要为人服务,而是面向机器和计算。”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冯俊兰表示。
AI时代多种多样的应用对网络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例如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连接、智慧交通需要超低的时延、智慧家庭需要超大带宽。不同AI应用需要专属的网络,根据应用需求实时调整,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而5G核心网构建逻辑隔离的网络切片,能提供网络功能和资源按需部署的能力,为每个AI应用打造私人定制网络,满足未来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冯俊兰强调,5G的传输特性将为AI技术的大规模、普适性应用提供基础和保障,降低AI技术应用的成本,5G切片技术为AI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然而AI与5G的结合发展也面临AI技术的高成本和技术局限、5G无线侧的技术挑战、超大规模数据、5G网络安全、管理运营模式的改变等诸多挑战,有待逐一攻克。
创新创业态势旺盛
创新创业企业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态势旺盛。从“全球人工智能初创百强企业榜单”(AI100)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AI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2019年入围榜单的AI企业中,77家来自美国,中国、英国、以色列各占6席,德国、加拿大、瑞典各占1席。
2017年至2019年,中国有近20家初创企业入围榜单,核心应用场景由分散转向集中,企业科技等热点逐渐明晰。2017年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相对分散,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相互交糅。2018年出现一批跨行业的平台型AI初创企业,以及一批无法准确分类的的明星级AI初创企业。2019年,AI初创企业被明确归为13个应用场景,全球人工智能核心应用场景趋向明晰。
中美两国正在成为AI独角兽的诞生地。在入围的100家企业中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独角兽有11家,中国和美国平分秋色,各占五家。但我国在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态势旺盛,然而仍存在问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将其归结为 “浮”、“散”、“茫”。“浮”是指,将简单的数据应用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伪人工智能”、仅有宣传但难以实现产品落地的“概念人工智能”和目标设定过高或者性价比设定过低的“不可及人工智能”。“散”主要表现在创业创新项目重复化、碎片化,浪费产业创新资源,颠覆性创新产品少。“茫”主要体现在要解决好人工智能有何用、谁愿意用、谁会用的问题,才能够促进人工智能的落地、普及和深化。
针对以上问题,安晖建议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特色领域,各企业寻找擅长的、又是蓝海的细分领域,实现聚焦并加速发展;二是深化技术创新,例如从人脸识别发展到动作识别等;三是把准应用需求,真正了解实体经济的具体需求,例如优化效率、降低成本、人机和谐,根据不同需求来实现人工智能的创新;四是注重系统性创新,让更多技术与更多应用和场景结合起来。
相关新闻: |
自动化所推出首款低比特量化神经处理芯片 |
诺奖得主:机器人和AI的运用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结构 |
自动化所等提出可自主升级的无人驾驶平行智能测试模型 |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