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霁
在赛道上领先后,还需要做什么?
对陈云霁而言,现在远不是停下的时候。作为世界首个深度学习专用芯片“寒武纪1号”的主设计师,他见证了整个领域的从无到有。
如今,深度学习处理器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一大热点。陈云霁与团队的基础研究成果也已应用于千万台智能终端,早先发表的文章至今仍被广泛跟踪和引用。
这些光辉之后,陈云霁仍在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深度学习处理器本身的科学问题相对已经比较清晰。”身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研究员,陈云霁接下来要做的是找出新的科学问题和方向,然后解决。在他看来,设计出新的智能体系架构、解决更广阔的人工智能应用,是未来10年值得投入精力的事。
孤独前行
目前,陈云霁是计算所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这意味着他要带领整个团队探索新型智能处理器指令集、芯片设计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而在十几年前,深度学习处理器领域还是空白。
2002年,19岁的陈云霁到计算所读书。在这里,他跟随导师、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参与了国产处理器龙芯系列的设计工作。毕业后,陈云霁留在计算所,继续研发传统芯片。工作之余,陈云霁与同在计算所的弟弟陈天石萌生了研发智能芯片的想法。但彼时人工智能正处在低谷期,研发一款用于深度学习的芯片更是冷门。
“我们都是‘偷偷摸摸’地干。”回忆过往,陈云霁不忘笑着调侃。当时,这项工作的确不好拿项目、发论文,陈云霁还是坚持下来,因为他清楚,“这个研究方向是对的”。
利用业余时间,陈云霁整宿整宿地在办公室写代码,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原型的逻辑设计在加班中诞生。
2014年,31岁的陈云霁及计算所团队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在体系结构顶级会议ASPLOS上发表了智能处理器架构“DianNao”(电脑)的研究成果,斩获当年的最佳论文奖。
这也是深度学习处理器基础研究的源头。
厚积薄发
地质学中,寒武纪的到来意味着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大爆发。陈云霁等人将工作成果命名为寒武纪,正是寄托了对人工智能新一轮热潮来临的期待。
之后的日子,陈云霁等人在赛道上越跑越快。以“DaDianNao”“PuDianNao”为名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新体系结构相继问世。作为亚洲面孔,陈云霁等人在体系结构领域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些以汉语拼音命名的成果为更多的外国人知晓,深度学习处理器也成为体系结构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2016年,指令集“Cambricon”在国际会议ISCA上发布,一条指令即可完成一组神经元处理。相较于传统指令集的CPU,有成倍的性能提升。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陈天石出任公司CEO,而陈云霁则继续留在计算所从事研究工作。
2018年,《科学》称寒武纪的一系列成果为深度学习处理器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陈云霁和团队也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
不负使命
如何在孤独前行的道路上获得认可,乃至掀起整个领域的热潮?
“因为这是我的兴趣。”陈云霁告诉《中国科学报》,“一定要是兴趣驱动,一定是就想做这样的事,而不是奔着申请项目、发论文,才能坚持下来,才能走到国际前沿。”
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陈云霁曾为科研界的新生代力量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科研历程时,他提到了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自己在读书、工作时,都受过这句话的鼓励。”陈云霁坦言。
对陈云霁而言,计算机就是他的使命。无论是年少时迷恋《星际争霸》,还是导师领进门做芯片研发,他早已和数字化的世界结下不解之缘。在这片天地,他可以不断地创造。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科学院的青年工作者来说,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使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陈云霁这样勉励后辈。
相关新闻: |
人工智能正自我进化 |
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产品发展势头迅猛 |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