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吴汉明:未来半导体产能缺口或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

稿件来源:CWW 责任编辑:ICAC 发布时间:2021-04-09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过去一年间饱经风霜与挑战,但在业绩上仍旧保持增长。面对前方的重重阻碍,加快自主可控的步伐是众心所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表示:“如果不加速发展,未来中国芯片产能与需求的差距,将拉大到至少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因此必须加快速度。”

  半导体加快发展是时势所趋 

  当下的全球缺芯现象已对汽车、手机等产业供应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晶圆代工厂都在积极扩产。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击,使得前段时间发展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国家政策、地方政策支持,各方资金投入,使得部分企业盲目发展半导体,导致多个大型芯片工程烂尾,一时间半导体行业不得不冷静思考前行。但半导体发展的步伐依旧快速,基于此不免有人质疑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是否过快、过热。

  对此,吴汉明表示:“当前我国芯片制造产能发展严重滞后于需求,供给能力和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加速发展,未来中国芯片产能与需求的差距,将拉大到至少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因此必须加快速度。”

  中芯国际也从未停止加速发展的步伐。3月17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和深圳政府(透过深圳重投集团)(其中包括)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进行项目发展和营运。依照计划,中芯深圳将开展项目的发展和营运,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和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40,000片12吋晶圆的产能。预期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这将意味着深圳首座12英寸厂正式启动。

  后摩尔时代中国或将迎来机遇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全球分工的模式保障了产业的稳健发展。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这一模式遭到了破坏,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在半导体设备,原材料供应以及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使得加速发展半导体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是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必须要攻克的领域。但中国半导体发展仍有重重阻碍。

  吴汉明表示,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政治、产业两方面的壁垒,以及精密图形技术、新材料、提升良率三大工艺挑战。对此,中国芯片制造业应从发展特色工艺、先进封装、系统架构三方面寻求发展机会,并建设全国公共技术平台,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

  随着芯片高度集成,芯片制程逼近物理极限。比如多年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发展的英特尔在10纳米制程并没有满足摩尔定律,芯片制造迈进了后摩尔时代。这一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各种瓶颈,亟待技术突破,但也将迎来机遇。

  吴汉明认为,后摩尔时代,取得材料方面的突破将成为芯片性能进一步跃升的机会,亦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之一。另外,建设本土可控的成熟制程产线,比寻求进口的高端制程产品更有意义,“相比完全进口的7nm,本土可控的55nm意义更大”他谈道。

  此外,提升中国半导体制造实力的过程中,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应在创新体系中找好位置,树立正确产业导向。高科技人才是半导体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

附件:
相关新闻:
我们不应该再用nm来衡量芯片的进步
Nexperia公司Power GaN 技术战略营销总监谈GaN的未来发展路线
谢希德诞辰100周年:她是中国半导体之母,也是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