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微电子所内热闹非凡,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十一学校等的140余名师生及部分市民到微电子所参加了第六届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是中科院面向社会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公众科学日围绕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科技惠民、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等内容,重点突出科技自主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参与性强的科学传播活动。
作为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公众科学日的组成部分,微电子所公众开放日活动包含了微电子技术概述以及芯片流程讲解、微观下的芯片显像观察、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实物及所史介绍、微电子技术科普专题讲座和科普创意大赛。
活动中,参观者通过图文展板和实物展示,详细了解了微电子技术产生的历史、技术背景、发展、成果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通过形象简练的芯片制作流程讲解,在短时间内形象的知道了一个“由沙子到黄金”的芯片制作神秘过程,并且通过对显微镜下各类芯片的观察,对电路的集成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看似微小的芯片上面,原来集成了那么多的电路及器件,密密麻麻的电路,每一根都比头发丝细小,让参观者不由得感慨微电子技术的奥妙。来自所内各研究室的二十多件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也让参观者大开眼界,深入了解了微电子所在科研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微电子所第二届科普创意大赛的决赛环节,八名参赛选手分别以视频,幻灯片、实物模型、科研成果展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参观者讲解了微电子行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激发了大家对微电子行业的关注。“你相信有一天地球上每个物体都会有自己的‘身份’吗?”,“你相信微电子技术能把大象装进冰箱吗?”,“什么样的通讯技术能让人类与大自然对话呢?”,“你知道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它的幕后英雄是谁吗?”这些题材新颖,生动活泼的科普作品,深深吸引了参观者。
作品展示台前,参观者通过观看影像以及与选手的直接交流或亲自动手操作,对作品所表达的科学道理有了更加深入和形象的理解,对微电子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每位参观者还亲自投票选出了最喜欢的作品。通过评比,七室周隽雄、连永懿的作品《感知地球——物联的世界》获得一等奖;四室戈勤的《它——让大象进冰箱》,九室相海飞、周静的《激光通信——超级计算机、高清视频、高速网络的幕后英雄》获得二等奖;六室刘畅的《神奇的小型化通信世界》,十一室黄水龙的《神奇的射频标签(RFID)技术》获得三等奖。
此外,活动中通过播放微电子所科技人员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工作的记录片。让大家了解到,微电子领域的研究技术不仅可以在科学研究、经济发展、能源开发等领域创造奇迹,更能在紧要关头和灾难发生后及时发挥重要作用,体现科技优势。
由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研究员做的题为《现代微电子技术——信息社会的基石》的科普报告从微电子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微电子技术面临的挑战、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微电子技术以及我国的微电子行业,做了宏观的介绍,并对微电子行业中的关键技术,做了浅显易懂的生动解释。科普报告把复杂深奥甚至带有点神秘色彩的微电子技术变得不再枯燥晦涩,不时赢来满堂掌声。
报告后,叶甜春所长也鼓励在座的大学生要关注中国的微电子事业,日后加入到高技术研究的工作中去,为社会多做贡献。他同时强调,科学普及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利在公众、利在社会,微电子所未来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注微电子行业。
本次活动成功地举办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在对参观者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达到了100%。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大拉近了微电子科学与大众的距离,成功的将微电子技术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人感到可亲可近、易学易懂,并留言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开展。
参观者来到微电子所
研究所历史介绍
芯片制作流程讲解
参观者仔细观看显微镜下的芯片
研究成果讲解
科普创意大赛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区前人头攒动
叶甜春所长作科普报告
参观者认真听报告
叶甜春所长为科普创意大赛选手颁奖
合影
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