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30228165404.png
科学家在高压调控氮化碳光电特性方面取得进展
2023-02-28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俊峰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章根强,实现了含有氮空位的石墨相氮化碳高压下的带隙优化和光电响应的增强。研究团队采用碱辅助热聚合法制备了含氮空位缺陷g-C3N4纳米片,氮碳比为9:10 ,并利用金刚石对顶砧( DAC )结合拉曼光谱、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高压...


W020230224573230912759.jpg
微电子所在SOT-MRAM的关键集成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3-02-24

磁随机存储器(MRAM)因具有非易失性、低功耗以及高访问速度等特点,在未来新兴存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基于自旋轨道矩(SOT)技术的MRAM存储器具有超高速、高耐久性的优势,更适合应用于高速缓存。然而在SOT-MRAM集成中存在几个关键的技术瓶颈,制约了其走向应用。隧道结的刻蚀工艺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挑战...


微信截图_20230224142044.png
微电子所在图网络存内计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02-24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AI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飞速发展。图神经网络( Graph Neural Network )是一种较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处理更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电子购物、药物预测、人机交互等应用场景。随着数据量的急速膨胀,传统CMOS数字硬件系统中运行图神经网络的效率急待提升,图神经网...


微信截图_20230221151645.png
深圳先进院等实现柔性电子器件“乐高式”高效稳定组装
2023-02-21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与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热蒸发金( Au )或银( Ag )纳米颗粒制备BIND界面,在自粘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SEBS )热塑性弹性体内部形成互穿纳米结构, SEBS是广泛应用于可拉伸电子产品的软基板。?采用BIND界面的柔性模块接口,其导...


微信截图_20230221142443.png
过程工程所在钠离子电池普鲁士白正极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2023-02-21

普鲁士白因具有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而成为颇具应用潜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工研究部研究员赵君梅团队与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团队合作,提出在室温下利用硼化钴包覆菱形相普鲁士白正极材料的新策略,用于提高其结构稳定性。?硼化钴作为“金属玻璃” ,能够实现对普鲁士白...


微信截图_20230221113100.png
合肥研究院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3-02-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李兆乾等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低、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是颇有前景的规模化储能技术。然而,锌负极表面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问题导致阳极/电解质界面严重不稳定,限制...


微信截图_20230217104619.png
中国科大提出钙钛矿太阳电池新结构方案
2023-02-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命名为PIC ( porous insulator contact ,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钙钛矿太阳电池技术近些年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器件类型包括钙钛...


W020230210323091558033.png
我国科学家创制极化激元晶体管
2023-02-10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然而,光子不携带电荷且光的传输受限于光学衍射极限,相比于能轻易通过电学调控的电子,对光子的纳米尺度局域和操控并不容易。它具有优异的光场压缩能力,可轻易突破光学衍射极限从而实现纳米尺度上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二是集成度高,光波转化成材料表面波可将...


W020230208389975316757.jpg
大连化物所等开发出高性能相变纤维织物
2023-02-08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吴忠帅团队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陈英团队合作,在柔性纤维型相变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构筑柔性可穿戴型热能存储控温器件工作中,史全团队曾开发出多种制备方法,如化学合成制备本征柔性固—固相变膜( Energy Storage Mater . ,和刮涂复合法制备石墨烯基柔性...


微信截图_20230208114426.png
中国科大揭示核壳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存在共轭双量子尺寸效应
2023-02-08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路军岭课题组/李微雪课题组/韦世强课题组在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尺寸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针对上述难题,三个课题组再次展开实验和理论合作研究,以无溶剂苯甲醇选择性氧化为探针反应,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 ALD ) 、多方位谱学和显微学表征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首次揭示了Au @ Pd核壳构型...


微信截图_20230208114651.png
钙钛矿光伏研究取得进展
2023-02-07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衍射线站、河南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发表了钙钛矿光伏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鉴于此,这项突破性的工作揭示了β -聚( 1 , 1 -二氟乙烯)可以有效改善钙钛矿薄膜结晶性能,有效钝化薄膜晶体表面界面缺陷,优化钙钛矿界面能级排列,促进...


W020230206376188871659.jpg
化学所印刷微生物可视化检测芯片方面取得进展
2023-02-06

细菌、病毒、真菌等与生命健康相关。临床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是平板计数法,需要将菌液培养1-2天,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亟待发展快速灵敏的细菌检测新方法,这是纳米生物检测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在纳米光子结构的印刷制备、光学性质调控、机理研究和生物检测应用等...


微信截图_20230206103556.png
西安光机所等在激光等离子体光谱研究中获进展
2023-02-06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汤洁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Vassilia Zorba团队,在激光等离子体光谱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采用直流电源与充电电容共同作用等离子体间隙的策略,使约束的带电粒子在电容放电结束后继续在电极之间漂移,并在毫秒尺度维...


1515117207591004537.jpg
划出石墨烯的“及格线”
2023-02-03

日前,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独立提出并完成、历时4年修改完善的燃烧法测量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国际标准,经中国、加拿大、韩国、德国等多国科学家审核后正式发布。近年来,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场景逐渐增多,但杂质过多影响石墨烯产品品质乃至石墨烯复合材料性能,因此必须将材料灰分含量严格限制...


微信截图_20230202171227.png
上海微系统所在具有极限操作速度的相变存储器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02-02

当今,电脑系统采用层次化存储架构:缓存、内存和闪存。作为下一代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相变存储器的速度决定了其应用领域,而相变存储器速度主要由相变材料的结晶速度(写速度)所决定。通过制备200 nm 、 120 nm和60 nm T型下电级器件的单质锑相变存储器件,研究发现随着器件尺寸减小,单质锑相变存储器的速度越快。,...


微信截图_20230202170228.png
苏州纳米所等制备出多功能钴镍负载石墨烯/碳纳米管泡沫
2023-0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电磁屏蔽技术在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发具有优异电磁屏蔽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是实现有效电磁屏蔽的关键。目前,传统电磁屏蔽材料在低密度、高电导率、高力学性能、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未来高科技时代的实际应用要...


W020230118522984329060.png
微电子所在二值化神经网络宏级存内计算芯片设计领域取得进展
2023-01-18

近年来,非易失性存内计算(nvCIM)作为一种新兴的体系架构,为在资源有限的边缘系统中处理数据密集型的人工智能(AI)任务提供了可能。基于阻变存储器(RRAM)的存内计算技术是实现nvCIM的有力竞争者。通过将神经网络中的权重矩阵部署到RRAM交叉阵列上,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加速矩阵向量乘法计算,可显著降低数...


W020230119617733516932.jpg
工程热物理所微纳固体导热整流研究取得进展
2023-01-31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在微纳固体导热整流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热整流器件及定向热管理和热控制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热能的高效利用和管理,如余热回收、热能储存、热能梯级利用和热能定向利用,为应对能源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设计热整流器件以实现对热流的定...


微信截图_20230131104508.png
福建物构所在可实现“储池计算”的柔性光电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3-01-31

人类视网膜通过感知光信号收集丰富的动态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进而加速下游视觉皮层的任务识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伟国团队和香港大学教授王忠睿团队合作,提出了材料-算法协同设计策略,开发出具有高效激子分离和空间电荷传输特性的半导体聚合物( p-NDI ) ,并构建出...


W020230113322435555097.png
中国科大等在新型碳基晶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01-17

1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在常压条件下通过化学电荷注入技术,将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转变为聚合物晶体和长程有序多孔碳( LOPC )晶体的相关进展。团队近期研究发现,将氮化锂( a-Li3N )和石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