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21102112456.png
广州地化所研发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绿色、高效电动开采新技术
2022-11-02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的特色资源,可提供中重稀土。然而,现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工艺(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研发了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电动开采新技术。该技术的稀土回...


W020221027390492936807.jpg
缺陷结构演化实现高性能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2022-10-31

热电转换技术能够通过塞贝克效应( Seebeck effect )和帕尔贴效应( Peltier effect )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换。为了获得高ZT值,热电材料需要同时具有高的温差电动势( S )和电导率( σ )及低热导率( κ ) ,但三个参数协同调控困难。?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与清华大...


微信截图_20221031160418.png
上海技物所等在半导体异质结隧穿电子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10-3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胡伟达、苗金水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普·贾瑞拉合作,通过耦合局域场调控二维原子晶体能带,实现硒族半导体/硅半导体异质结隧穿电子的有效操控,为混合维度异质结构在高性能电子与光电子器件研制方面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10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e...


微信截图_20221031155841.png
理化所实现1微米厚的低工作电压、高效和稳定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2022-10-31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s )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器和照明颇具前途的设备。鉴于此,制备具有较厚传输层的OLEDs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解决方案,而使用传统的纯有机材料( μ ~ 10-6-10 - 3 ? cm2V-1s-1 )制备超厚的电荷传输层通常需要更高的工作电压,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耳热,进而对器件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加速设备老化。...


微信截图_20221024101120.png
上海微系统所等发展出集成3D打印编码滤波器的超导单光子光谱仪
2022-10-24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李浩团队、陶虎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王增琦团队,结合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双光子3D打印编码滤波技术、计算重构技术等实现单光子计数型光谱分析仪。?该工作中,合作团队利用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高效、宽谱等性能优势,设计制备4 * 4阵列型偏振不敏感超导单光...


W020221021387829965303.png
物理所利用冷冻电镜解锁石墨嵌锂阶结构微观本质与演变
2022-10-24

石墨是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关键负极材料,也是最常见的二维材料。锂离子嵌入石墨会形成一系列阶结构,阶的微观结构决定着石墨嵌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然而它的微观图像及其形成和转变动力学并不清晰,这限制了准确预测石墨嵌入化合物相关性质与性能,也阻碍了石墨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应用,比如快速充电。该研究结果联结...


微信截图_20221018095549.png
精密测量院等在量子电池可提取功的理论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2-10-18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量子可积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史海龙、万青昆,与西北大学教授杨文力、王晓辉等合作,在量子电池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证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在量子电池产生可提取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近年来,量子信息理论学家针对量子纠缠、量子相干以及其他量...


微信截图_20221024104915.png
微电子所在基于低功耗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10-19

近日,微电子所感知中心低功耗智能技术与微系统团队在低功耗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语音唤醒技术( KWS , Keyword Spotting )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语音唤醒是人声与低功耗设备或终端之间的典型且广泛使用的“触发器”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低功耗的智能芯片与微系统。针对上述问题,感知中心科研团队提出了一...


微信截图_20221018094905.png
半导体所等在氮化物外延方法及新型器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22-10-18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强等与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氮化物外延及热电能源器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验证了氮化物异质异构单晶外延的可行性,提出了氮化物位错控制新思路,拓展了氮化物在高温热电领域的应用。引入石墨烯二维晶体后, GaN模板中因穿透位错导致的晶格畸变在外延界面得以恢...


微信截图_20221013160415.png
苏州纳米所利用分子拥挤策略调控溶剂化结构助力锂离子快速输运
2022-10-13

具体来说,离子液体电解质中的拥挤稀释剂不仅强化了Li +与FSI -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溶剂化结构中超高比例的AGGs含量,同时拥挤稀释剂还参与构建富含LiF的固态电解质膜( SEI ) ,降低了离子液体电解质体系的粘度,大大改善体相电解质和界面处的Li +传输动力学。论文链接? ?图1电解液溶剂化结构与界面化学示意图?图2氟...


微信截图_20221012154858.png
理化所等在蓝相液晶超200℃宽温域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10-12

蓝相液晶( BPLCs )以独特的周期结构、多刺激响应及实时可重构性等特点而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传感、显示及防伪等方面颇具应用前景。“蓝相液晶温域”与“蓝相激光工作温域”的较大差异可能与所用聚合物稳定蓝相体系不合适的聚合程度(通常大部分体系可聚合液晶组分< 10 wt % )有关,导致其结构稳定性差,而对BPLCs带...


W020221008514292533391.png
宁波材料所在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定量分析研究中获进展
2022-10-11

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具备超越600Wh/kg能量密度的潜力,是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极限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不同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可以用库伦效率来直接反映电化学反应可逆性,锂负极中预先存在的金属锂在锂电池循环过程中持续补偿不可逆锂损失,锂负极的真实可逆程度无法通过现有技...


W020221010385928377796.png
中国科大二维材料固态自旋色心研究取得进展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固态自旋色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研究组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教授AdamGali等合作,实验研究并理论解释了六方氮化硼( hexagonalboronnitride , hBN )中带负电硼空位( VB - )色心受磁场调制的自旋相干动力学行为。本工...


微信截图_20220928161128.png
化学所等在单晶高镍正极材料机械化学失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9-28

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发展高效电能存储技术,锂离子电池作为最先进的电化学能源储存器件之一,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高镍正极材料由于具有高容量和低成本的特点,是最有前景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高镍正极材料严重的界面副反应与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形变导致...


W020220920492847557193.png
上海硅酸盐所铅基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2-09-20

BiScO3 - PbTiO3 ( BS-PT )高温压电陶瓷是一类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因高居里温度( TC : ~ 450 ℃ )和高压电系数( d33 : ~ 450pC/N ) ,被认为是300 ℃以上压电传感器、换能器等高温压电器件最具应用潜力的核心敏感铅基压电陶瓷元件之一。?研究以上述高温度稳定性、高压电性能的压电陶瓷为核心元件,制备了4.5MHz的...


微信截图_20220920165001.png
西安光机所光场非线性调控与量子非线性物理前沿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2022-09-20

非线性科学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以非线性为特征的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其中1960年激光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非线性光学的诞生和长足发展。?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为在单粒子模型和量子多体模型中研究各种非线性物质波结构(比如物质波亮和暗孤子、带隙和矢量孤子、涡旋以及相应的物质波局域...


微信截图_20220919111752.png
沈阳自动化所在脑机接口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9-19

当29岁下肢瘫痪的病人平托( J . Pinto )穿戴着由脑信号控制的外骨骼,在2014年巴西圣保罗世界杯开幕式上,踢出为比赛开球的第一脚时,所有的瘫痪病人都看到了曙光。?研究人员将脑电信号表征为协方差矩阵的,从平直的欧氏空间转换到弯曲的对称正定黎曼空间,利用对数欧式度量( Log-Euclidean Metric , LEM ) ,将广...


微信截图_20220915154435.png
青岛能源所锂硫电池硫族正极研究取得进展
2022-09-15

锂硫电池因较高的理论容量( 1675 mAh · g-1 )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有效策略之一。在酯类电解液中,电池在0.5 C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仍能保持1024.9 mAh · g-1的高比容量,且在酯类和醚类电解液中容量保持率均能达到7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该研究通过硫族元素改良硫正极,解决锂硫电池...


微信截图_20220913155351.png
金属所低氧稀土钢研究获进展
2022-09-13

在高纯净度的GCr15轴承钢中应用后,与不加稀土的轴承钢相比,稀土轴承钢± 800MPa拉压疲劳寿命提升了40倍,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升了40% ,而添加现有的商业稀土金属(稀土金属中氧含量为270ppm )的对比样品疲劳寿命出现明显波动(图。?研究利用自主发明的夹杂物萃取三维表征技术,分析了稀土GCr15轴承钢和进口的某轴承...


微信截图_20220913150713.png
合肥研究院在高分辨率激光外差光谱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9-13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振宇团队在激光外差光谱技术研究中获进展。激光外差光谱技术因受限于光学天线理论,无法通过增加光学接收口径的方法提高外差信号信噪比,这导致高分辨率激光外差探测中气体廓线测量精度受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高分辨率激光外差光谱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