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30518151604.png
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计算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调控
2023-05-18

该团队研究人员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合作,在硅基锗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的电场调控,以及自旋翻转速率超过1.2 GHz的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该速率是国际上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已报道的最高值。通过物理建模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利用电场强度对体系内自旋轨...


W020230516363415918983.png
中国科大等实现微孔框架离子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
2023-05-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针对离子膜普遍存在的“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了一类新型三嗪框架聚合物离子膜。基于刚性通道的限域效应和通道内的“离子配位”机制,这类膜材料展示出近无摩擦的离子传递,实现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快充,且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达到500 mA/cm2,是当前普遍报...


W020230511365756221482.jpg
半导体所非共线反铁磁自旋调控研究获进展
2023-05-11

传统的自旋信息器件主要基于对铁磁材料中磁矩的精确操控与探测,但由于杂散场、较小的磁各向异性场等本征缺陷,使得铁磁自旋信息器件面临挑战。具有零净磁矩的反铁磁材料拥有超快的自旋动力学特征、极小的杂散场和较强的抗外场干扰能力,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和超高速度信息处理方面颇具应用潜力,被认为是下一代自旋信息...


W020230509371389135382.jpg
物理所通过光学二次谐波产生揭示磁电耦合演变
2023-05-10

磁电耦合通常存在于多铁性体系中,即铁电有序性可以由磁场调控,同时(反)铁磁有序性可以由电场来调控,因此这一基本物理特性在多场调控、自旋电子学、传感和能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金奎娟与中科院院士杨国桢课题组,致...


微信截图_20230510162519.png
国家纳米中心等实现等离激元纳米腔中InSe面外激子巨增强发射
2023-05-10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团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团队和北京大学张青团队研究了机械剥离的InSe中面外激子的荧光发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达34000 ,为面外激子光学性能的调控和面外偶极取向的集成光子设备的设计奠定了基础。?研究团队使用机械剥离的InSe ,定点转移InSe嵌入由单分散的银立方和金膜构成的等离...


微信截图_20230510161817.png
微电子所在表面等离激元光纤生化传感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05-09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SPR )光纤生化传感器因其体积小、抗干扰、高灵敏度、无标记、可实现远端检测等优势,在生化传感、即时现场检测( POCT ) 、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近日,微电子所健康电子中心路鑫超、黄成军课题组在SPR光纤传感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课题组基于等离子体—光子腔复合结构,实现了...


微信截图_20230510161638.png
微电子所在半导体器件物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05-09

由于半导体器件广泛存在缺陷态等无序因素,其载流子的输运往往表现为跃迁形式。因半导体中的缺陷态种类较为复杂,准确认识并描述半导体器件中的载流子输运及宏观电学特性一直是本领域内的难点及重要话题。针对此类问题与争论,微电子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从理论方面提出了载流子的“集体输运效...


微信截图_20230509150315.png
苏州纳米所在燃料电池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获进展
2023-05-08

燃料电池是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环境污染小、发电效率高等优势。在该过程中,气体扩散层参与膜电极的回收,使得在电池中老化速度慢的气体扩散层不能重复使用,并会在回收贵金属和离聚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各类消耗如溶剂等。该微孔层降低了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以及微孔层和基底层的结合,使得燃料电池...


W020230506367641444407.jpg
科学家在超构表面微型高光谱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3-05-06

光谱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被视为物质的指纹。光谱成像通过记录不同空间位置的光谱来捕捉物质的空间和光谱信息,不仅可以感知物质的客观存在,还可以了解物质的组分。光谱成像系统通常由光谱器件(色散元件或滤色片)和CMOS图像传感器组成。考虑到重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研究人员针对窄带光谱信号和宽带光谱信号设...


微信截图_20230428110329.png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获进展
2023-04-28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失效机理研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高理论容量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和锂金属负极组成的硫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解决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是颇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


W020230424366518247143.jpg
西安光机所在超短激光脉冲光场测量方面获进展
2023-04-24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超短激光脉冲光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微扰的三阶非线性过程全光采样方法。该方法的可测量脉冲脉宽短至亚周期,波段覆盖深紫外到远红外,具有系统结构简易稳定、数据处理简单等优点。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


W020230421612500365849.png
科研人员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学超材料
2023-04-24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合作,在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学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进展。?力学超材料是指一类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表现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力学性质的复合材料。其中,能量吸收型力学超材料可更高效地吸收机械能,这要求材料本身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


微信截图_20230424153517.png
化学所等在硅带隙以下高性能有机光电探测方面获进展
2023-04-24

近红外光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具有光电性质易调控、可大面积柔性印刷制备、可室温工作等优点,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柔性电子皮肤、生物医学成像等新兴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然而,高性能的超窄带隙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较为困难。目前关于强近红外Ⅱ区(1000-1700 nm)尤其是硅带隙以下波段(>1100 nm)响应的有...


W020230421612500365849.png
科研人员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学超材料
2023-04-23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合作,在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学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进展。?力学超材料是指一类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表现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力学性质的复合材料。其中,能量吸收型力学超材料可更高效地吸收机械能,这要求材料本身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


微信截图_20230423143710.png
物理所等在量子计算研究中实现随机混态的纠缠相变观测
2023-04-23

随机量子态指的是在整个希尔伯特空间中均匀分布的量子态,由于希尔伯特空间的维数随着比特数指数增长,在实验上制备和观测多比特的随机量子态是较为困难。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Q03组博士研究生刘桐在研究员范桁、副研究员许凯的指导下,与SC5组研究员郑东宁、副主任工程师相忠诚,以及...


微信截图_20230423143249.png
宁波材料所在提升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
2023-04-23

尽管目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可达到33.2% ,但钙钛矿活性层的长期稳定性是阻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商业化的最紧迫问题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前期晶体硅和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在高效稳定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采用一种长碳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添...


微信截图_20230423143000.png
金属所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获进展
2023-04-23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通过不同价态的金属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具有本质安全、设计灵活、成熟度高的特点。该技术是双碳战略下国家电力系统长时储能领域首选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新一代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示范”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对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微信截图_20230420152028.png
兰州化物所热防护高熵陶瓷研究获进展
2023-04-20

A2B2O7型高熵陶瓷组分具有可调空间大、氧空位浓度高等特性,在新型热防护涂层用陶瓷材料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科研人员研究了高熵陶瓷材料的高熵构型与其热物理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分析了陶瓷材料质量无序度、离子尺寸无序度和电荷无序度等材料结构特征对其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耐熔盐腐蚀性等的影响,揭示了高熵构型效...


微信截图_20230419102659.png
研究现光驱动可编程胶体自组装新机制
2023-04-19

如何利用分子机器的协同作用驱动微观尺度物体的集体运动颇具挑战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晨晖团队结合光驱动分子马达与向列相液晶分子具有长程有序和取向可控的特点,利用光驱动偶氮苯分子的协同效应诱导液晶分子的集体运动及重新排列,同时引发向列相中向错线的时空演变,从而实现了胶体颗粒的集体传递和可...


微信截图_20230419102243.png
半导体所在硅上In线的光致相变机理研究中获进展
2023-04-19

自20世纪初期,量子理论对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量子理论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缺乏非平衡量子系统的框架,其应用主要限于平衡系统。超短激光脉冲和自由电子加速器X射线的产生,推动了整个非平衡超快动力学领域的发展。超快现象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备受关注,例如光致相变、光诱导退磁、高能离子碰撞和分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