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20421155604.png
半导体所等在垂直亚铁磁单层膜中发现新型自旋轨道矩
2022-04-21

自旋轨道矩( Spin-orbit torque )是一种利用自旋轨道耦合产生自旋流并通过角动量转移实现磁性材料电调控的有效方法,通常发生在具有反演对称性破缺的自旋霍尔金属/磁性材料界面等。最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礼军课题组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Daniel Ralph 、 David Muller等合作...


微信截图_20220421142140.png
稀土发光材料热稳定性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2022-04-21

稀土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液晶显示及医学影像等方面颇具应用价值,是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水全团队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模型计算,对稀土发光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微观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基于确定的结构模型,计...


W020220420331855923845.png
长春光机所红光Micro-LED光电特性研究获进展
2022-04-20

Micro-LED具有优越的性能,应用于微型显示器、可见光通信、光学生物芯片、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另外,对于磷化Micro-LED ,在较高的驱动电流下,热刺激LED的多量子阱有源区和电子阻挡层中的注入电子泄漏到LED结构的P侧,导致效率下降,即efficiency droop现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


41928_2022_727_Fig1_HTML.we.jpg
英特尔与欧洲科研机构合作在300mm晶圆上制造“硅量子比特”
2022-04-20

英特尔已在其位于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D1工厂与欧洲研究团队Qtech(代尔夫特技术大学(TU-DFT)和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的合作组织)合作制造“硅量子比特”。这是该工厂首次大规模制造量子比特。英特尔称,该公司可以生产超过1万个具有多个硅量子位的阵列,同时晶圆良率达到95%或更高。   量子点位于Si/SiO2界...


微信截图_20220420153009.png
上海硅酸盐所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2-04-20

铋层状结构高温压电陶瓷是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典型代表钛酸铋( Bi4Ti3O12 ,简称BIT )是国际上482 ℃高温压电振动传感器用压电材料的首选,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领域在高温、高辐照、复杂振动等严苛环境下对关键装备的振动监测和健康管理。BIT压电陶瓷的居里温度( TC ? = 675 ℃ )高,但其晶体结构决定自发极化方向...


微信截图_20220420150639.png
上海微系统所采用MEMS芯片气相原位TEM技术揭示氢气传感器的失效机制
2022-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昕欣团队采用基于MEMS芯片的气相原位透射电镜( TEM )表征技术,探究了Pd-Ag合金纳米颗粒催化剂在MEMS氢气传感器工况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图。? ?该研究使用气相原位TEM实验,在工况条件下观测到Pd-Ag合金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相演变全过程,揭示了该合金纳米催...


W020220419597130686148.png
物理所在钙钛矿半金属制备方面获进展
2022-04-20

磁性半金属(half metal)是一类重要的自旋电子学材料,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其中一种自旋取向(如自旋向上)的电子打开能隙,不参与导电;而另一种自旋取向(如自旋向下)的电子穿过费米面,参与导电。因此,理论上半金属具有100%自旋极化的载流子,在先进磁记录、磁存储、高效磁传感器、自旋发光二极管等诸多领域具有...


W020220418545432651325.jpg
山西煤化所在吸附诱导的催化剂表面电子自旋状态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2022-04-19

然而,由于获取固体表面原子分辨的自旋状态(原子磁矩)在实验上极为困难,而可能的自旋状态随体系原子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因此,分子吸附如何影响磁性固体表面的电子自旋状态仍有待探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温晓东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旋状态搜索方法,实现了对固体体...


微信截图_20220419145940.png
宁波材料所等在超稳定可拉伸电极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4-19

在智能可穿戴电子领域,在人体表皮生理信号的收集过程中,稳定的可拉伸电极可以实现长时间精准的信号收集。实现了极低初始方阻( 52m Ω sq-1 ) ,解决了弹性电极中导电率和拉伸率不可兼容、循环变形下电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应变下通过网孔束缚液态金属对外扩展和液态金属在网孔内自适应流动,实现低电阻高稳定可拉伸电...


微信截图_20220419140715.png
西安光机所等在三维光场非线性调控理论中取得进展
2022-04-19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健华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三维光场的非线性调控前沿理论方面取得两项研究进展。曾健华研究团队近期将三维光晶格技术与周期性非线性费希巴赫共振技术结合,在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上报道了相关最新理论和计算仿真结果,研究了多类三...


微信截图_20220419140301.png
沈阳自动化所在连续体机器人形状感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4-19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腔镜手术机器人研究组在连续体机器人形状感知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连续体机器人形状感知方法,通过在连续体机器人内部增加被动腱,将连续体机器人的形状变化转换成被动腱的位移信息,并通过相机实时获得被动腱的位移,进而基于几何运动旋量重建出连续体机器...


微信截图_20220418162939.png
上海技物所在复合制冷循环技术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2-04-18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党海政课题组利用以四级高频脉冲管循环作为前级、 JT循环作为终端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验方案,获取了迄今为止公开报道的基于多级高频脉冲管耦合JT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际获取的最低温度— — 1.36 K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量子信息技术”市级重大科技专项、上海...


微信截图_20220418104747.png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用于多模态信息存储加密的植入式瞬态可溶蚕丝蛋白存储器
2022-04-18

瞬态可溶存储器是皮肤电子与可植入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存储媒介,器件在实现可控降解的同时还需具备稳定的存储和加密功能。使用溶解特性可调节的蚕丝蛋白与可降解金属(镁、铝)组成的存储器材料体系,既保证各层存储单元具备良好的电学、光学性能,又能使存储器具备逐层逐步降解、多层快速降解、选定区域可控层...


微信截图_20220415154805.png
上海光机所在可切换多功能超构表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4-15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可切换多功能超构表面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基于石墨烯和二氧化钒,在太赫兹波段实现了吸收–透射可切换的多功能超构表面,可用于多波段完美吸收器及太赫兹抗反射涂层。完美吸收和增强透射是调控电磁波振幅的两种方法,然而,因为吸收、反射...


微信截图_20220415154547.png
物理所铁基超导体自旋涨落研究取得进展
2022-04-15

非常规超导体包括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重费米子超导体和部分有机超导体等,因不能用传统的BCS超导理论描述而得名,它们的微观机理至今是凝聚态物理中颇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SC8组李世亮、罗会仟团队致力于利用非弹性中子散射探究铁基超导...


微信截图_20220414160531.png
物理所在单周期光场调控固体高次谐波研究中获进展
2022-04-14

40年前,科学家用皮秒激光电离气体首次观测到高次谐波( High-harmonic generation , HHG ) ,从而将激光拓展到真空/极紫外,甚至软X射线波段。近日,该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倍频程超连续光谱相干合成技术,开展了合成光场调控固体高次谐波的研究,不仅在优化延时的条件下获得了3.6 fs 、 0.75 mJ的高能...


微信截图_20220414111145.png
国科大分别在动力与储能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4-14

该研究为调控氧化物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对高比能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具有指导意义。刘向峰团队通过分子氧和非键态氧调控实现钠电正极可逆阴离子氧化还原,并通过中子衍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软X射线吸收谱、拉曼光谱及微分电化学质谱、理论算等手段对正极材料中...


微信截图_20220413150353.png
研究揭示金属有机框架单晶生长的决定因素
2022-04-13

金属有机框架( MOF )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氧簇通过强的配位键连接有机配体自主装成的多孔框架化合物,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丰富的多样性、多孔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与存储、催化、生物传感等领域。研究利用自制的流动池( Flow cell )调控晶体生长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和生长温度,首次获得MOF晶体生长时金属离子...


微信截图_20220413102235.png
沈阳自动化所提出AFM和扫描微透镜关联显微镜的跨尺度成像新方法
2022-04-13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基于微透镜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将原子力显微镜( AFM )与基于微透镜的扫描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无损、快速、多尺度关联成像方法。相关研究成果( Correlative AFM and Scanning Microlens Microscopy for Time-Efficient Multiscale Imaging )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W020220407404567491720.jpg
研究利用仿生钾离子通道实现单价离子筛分
2022-04-08

向自然学习是永恒的主题。生命中的离子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门控性及整流性,可实现特定离子的选择性跨膜运输。钾离子通道(KcsA)是常见的生命体离子通道,可实现K+/Na+的高效选择性传输,选择比达104。生物钾离子通道具有埃米级的尺寸以及丰富的表面结合位点,每秒可以转运108个钾离子。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制备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