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圆级范德华接触阵列研究获进展
2022-05-24
基于新结构和新原理的二维半导体器件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解决硅基器件在极限尺寸下面临的问题。然而,二维材料原子级厚度使其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显得过分脆弱。特别在金属电极生长工艺中,溅射离子轰击、残留化学污染、较高工艺温度等因素均易对二维材料造成损伤或无意掺杂,形成非理想金属/二维半导体界面,使二...
-
石墨烯辅助电极转印“三步走”
2022-05-23
尽管芯片制程已经一步步逼近物理极限,人们对集成电路性能和尺寸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该技术以锗基石墨烯晶圆作为预沉积衬底“生长”金属电极阵列,并利用石墨烯与金属间较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实现了任意金属电极阵列的“撕下来”和“贴上去” — —无损转移,且转移成功率达到100% 。为解决这一...
-
苏州纳米所等发展出用于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热传导增强型柔性水伏发电机
2022-05-18
近年来,利用蒸发驱动水流经过功能化纳米通道,在固-液界面相互作用下,将环境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水伏效应是新兴的绿色环境能源捕获技术。由于蒸发的自发性和地理环境约束小等特性,水伏发电机可以实现长时间、持续的产能,在用于自驱动传感、可穿戴电子器件能源供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水伏发电器件研究多聚...
-
广州能源所等关于有序多孔高效铂(Pt)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获进展
2022-05-17
氢能燃料电池( PEMFC )具有绿色低碳的优点,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能源需求剧增等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PEMFC阴极反应的关键过程,氧还原反应( ORR )的效率决定电池的性能、寿命与成本,而铂( Pt )基催化剂是燃料电池中促进这一反应的常用催化剂。目前,在商业使用的碳载铂( Pt/C )催化剂中, Pt活性组分多无...
-
上海微系统所揭示利用光注入提升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机制
2022-05-16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中心刘正新团队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 SHJ )太阳电池的掺杂非晶硅( a-Si : H )薄膜中发现反常Staebler-Wronski效应,并证明该反常效应是利用光注入提升SHJ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本质。5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activat...
-
上海光机所在Al3+对Mn2+掺杂高硅玻璃光致发光和辐致发光性能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2022-05-13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探究了Al3 +对Mn2 +掺杂高硅玻璃光致发光和辐致发光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Al3 +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and Radi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Mn2 + - Doped High Silica Glass为题。发表在《国际陶瓷》 ( Ceramic International )上。Al3...
-
研究提出量子点尺寸调控实现半导体SERS基底性能提升和无机小分子检测
2022-05-13
表面增强拉曼技术(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 SERS )是无损、高灵敏、高特异性光谱技术,在反应监测、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等学科中颇具应用价值。近年来,半导体SERS基底的性能调控备受关注。然而,半导体SERS增强效果普遍较弱,难以应用于散射截面较小的无机物质的检测,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可以...
-
物理所实现光致VO2非易失相变及智能光电传感应用
2022-05-12
传统的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各功能组件在物理上的分离,导致数据访问的延迟以及相对较高的功耗。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约80%依赖于视觉,视网膜可以探测到光刺激,且可以进行初步的光信号处理,这种高效的视觉感知和认知学习过程启发了未来人工视觉系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集感知、存储、计算功能于一体的神经形态智能光...
-
金属所发展出光控二极管
2022-05-12
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光电芯片可实现光传输及信息处理功能,通过与现代电子芯片技术的底层融合,支撑未来大容量、低功耗、集成化与智能化信息芯片技术的发展需求。二极管作为重要的基本电学元件,在集成电路、大功率驱动、光学成像等领域颇具应用价值,其结构和功能十分丰富(图。近日,中国...
-
高性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2022-05-11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团队联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2D Graphene/MnO Heterostructure with Strongly Stable Interface Enabling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Solid-state Lithium-Ion 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
-
上海微系统所制备出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
2022-05-11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氮空位( NV )色心的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5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microfabricatedfiber-integrated diamond magnetometer with ensemb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s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
-
福建物构所制备出圆偏振发光性能可调的超薄手性COFs纳米片
2022-05-10
圆偏振发光(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ence , CPL )是指手性发光体在激发下产生左旋和右旋偏振光不对等的现象。具有CPL活性的手性材料在化学传感、生物探针、三维显示光催化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化学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具有CPL活性的材料,如有机分子、聚合物、金属-有机配...
-
工程热物理所在分布式阵列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2022-05-10
随着电子芯片朝着高性能化和微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部分高性能芯片的热流密度已超过500W/cm2 ,传统的风冷、液冷以及被动式冷却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热失效成为电子设备失效的主要形式。发展先进高效散热技术是解决芯片热失效的有效对策。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主动...
-
大连化物所等制备出无线自供电氨泄漏传感器
2022-05-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传感器研究组研究员冯亮团队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徐敏义团队合作,在氨能船舶的氨泄漏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无线传输自供电传感系统,包括基于蜂窝状摩擦纳米发电机( TENG )的发电系统、基于碳纳米管掺杂的聚吡咯( CNTs-PPy )的氨检测系统...
-
“墨子号”实验实现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2022-05-08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
-
福建物构所铝氧轮簇研究取得进展
2022-05-07
在激光防护材料中,防护效果不受波长局限的基于非线性光学原理发展起来的激光防护材料逐渐取代了基于线性理论的传统防护材料。非线性光限幅材料以大π共轭体系有机物为研究主体,如碳基材料、卟啉、酞菁等。团簇聚集多种组分,具有精确的结构信息,可以在分子水平实现光限幅性能的调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与纳秒激光相...
-
物理所等在等离激元-激子强耦合体系的光致发光谱研究中获进展
2022-05-06
光与物质之间的强耦合作为一种基本的量子光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当量子发光体与光腔的耦合强度超过两者的平均损耗时,强耦合发生,形成部分光部分物质的极化激元态,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激元激光、量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模式体积的减小使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与量子发光体的耦合强度更大,可在室...
-
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研究取得进展
2022-05-06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广海课题组研究员李亮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严锋合作,在二维材料光电探测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制出基于层状三元碲化物InSiTe3的光电探测器。该光电探测器具有超快的光响应( 545-576 ns )以及从紫外到近红外( UV-NIR )光通信...
-
微电子所在纳米森林的湿度传感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4-28
近日,微电子所新技术开发部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的毛海央团队和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周娜老师合作在纳米森林的MEMS传感器集成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肺炎、支气管炎、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会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可...
-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
2022-04-27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副研究员王艳红与长沙学院教授陈晗合作,在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性地将具有单原子结构的锡与纳米碳球进行复合制备。?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促进了锡基复合材料的...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