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上海微系统所制备出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
2022-05-11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氮空位( NV )色心的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5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microfabricatedfiber-integrated diamond magnetometer with ensemb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s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


福建物构所制备出圆偏振发光性能可调的超薄手性COFs纳米片
2022-05-10

圆偏振发光(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ence , CPL )是指手性发光体在激发下产生左旋和右旋偏振光不对等的现象。具有CPL活性的手性材料在化学传感、生物探针、三维显示光催化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化学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具有CPL活性的材料,如有机分子、聚合物、金属-有机配...


工程热物理所在分布式阵列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2022-05-10

随着电子芯片朝着高性能化和微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部分高性能芯片的热流密度已超过500W/cm2 ,传统的风冷、液冷以及被动式冷却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热失效成为电子设备失效的主要形式。发展先进高效散热技术是解决芯片热失效的有效对策。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主动...


大连化物所等制备出无线自供电氨泄漏传感器
2022-05-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传感器研究组研究员冯亮团队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徐敏义团队合作,在氨能船舶的氨泄漏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无线传输自供电传感系统,包括基于蜂窝状摩擦纳米发电机( TENG )的发电系统、基于碳纳米管掺杂的聚吡咯( CNTs-PPy )的氨检测系统...


“墨子号”实验实现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2022-05-08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


福建物构所铝氧轮簇研究取得进展
2022-05-07

在激光防护材料中,防护效果不受波长局限的基于非线性光学原理发展起来的激光防护材料逐渐取代了基于线性理论的传统防护材料。非线性光限幅材料以大π共轭体系有机物为研究主体,如碳基材料、卟啉、酞菁等。团簇聚集多种组分,具有精确的结构信息,可以在分子水平实现光限幅性能的调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与纳秒激光相...


物理所等在等离激元-激子强耦合体系的光致发光谱研究中获进展
2022-05-06

光与物质之间的强耦合作为一种基本的量子光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当量子发光体与光腔的耦合强度超过两者的平均损耗时,强耦合发生,形成部分光部分物质的极化激元态,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激元激光、量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模式体积的减小使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与量子发光体的耦合强度更大,可在室...


U020220506574218221714.png
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研究取得进展
2022-05-06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广海课题组研究员李亮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严锋合作,在二维材料光电探测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制出基于层状三元碲化物InSiTe3的光电探测器。该光电探测器具有超快的光响应( 545-576 ns )以及从紫外到近红外( UV-NIR )光通信...


微信截图_20220428150019.png
微电子所在纳米森林的湿度传感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4-28

近日,微电子所新技术开发部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的毛海央团队和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周娜老师合作在纳米森林的MEMS传感器集成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肺炎、支气管炎、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会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可...


微信截图_20220427165818.png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
2022-04-27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副研究员王艳红与长沙学院教授陈晗合作,在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性地将具有单原子结构的锡与纳米碳球进行复合制备。?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促进了锡基复合材料的...


微信截图_20220421155604.png
半导体所等在垂直亚铁磁单层膜中发现新型自旋轨道矩
2022-04-21

自旋轨道矩( Spin-orbit torque )是一种利用自旋轨道耦合产生自旋流并通过角动量转移实现磁性材料电调控的有效方法,通常发生在具有反演对称性破缺的自旋霍尔金属/磁性材料界面等。最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礼军课题组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Daniel Ralph 、 David Muller等合作...


微信截图_20220421142140.png
稀土发光材料热稳定性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2022-04-21

稀土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液晶显示及医学影像等方面颇具应用价值,是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水全团队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模型计算,对稀土发光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微观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基于确定的结构模型,计...


W020220420331855923845.png
长春光机所红光Micro-LED光电特性研究获进展
2022-04-20

Micro-LED具有优越的性能,应用于微型显示器、可见光通信、光学生物芯片、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另外,对于磷化Micro-LED ,在较高的驱动电流下,热刺激LED的多量子阱有源区和电子阻挡层中的注入电子泄漏到LED结构的P侧,导致效率下降,即efficiency droop现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


41928_2022_727_Fig1_HTML.we.jpg
英特尔与欧洲科研机构合作在300mm晶圆上制造“硅量子比特”
2022-04-20

英特尔已在其位于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D1工厂与欧洲研究团队Qtech(代尔夫特技术大学(TU-DFT)和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的合作组织)合作制造“硅量子比特”。这是该工厂首次大规模制造量子比特。英特尔称,该公司可以生产超过1万个具有多个硅量子位的阵列,同时晶圆良率达到95%或更高。   量子点位于Si/SiO2界...


微信截图_20220420153009.png
上海硅酸盐所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2-04-20

铋层状结构高温压电陶瓷是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典型代表钛酸铋( Bi4Ti3O12 ,简称BIT )是国际上482 ℃高温压电振动传感器用压电材料的首选,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领域在高温、高辐照、复杂振动等严苛环境下对关键装备的振动监测和健康管理。BIT压电陶瓷的居里温度( TC ? = 675 ℃ )高,但其晶体结构决定自发极化方向...


微信截图_20220420150639.png
上海微系统所采用MEMS芯片气相原位TEM技术揭示氢气传感器的失效机制
2022-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昕欣团队采用基于MEMS芯片的气相原位透射电镜( TEM )表征技术,探究了Pd-Ag合金纳米颗粒催化剂在MEMS氢气传感器工况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图。? ?该研究使用气相原位TEM实验,在工况条件下观测到Pd-Ag合金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相演变全过程,揭示了该合金纳米催...


W020220419597130686148.png
物理所在钙钛矿半金属制备方面获进展
2022-04-20

磁性半金属(half metal)是一类重要的自旋电子学材料,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其中一种自旋取向(如自旋向上)的电子打开能隙,不参与导电;而另一种自旋取向(如自旋向下)的电子穿过费米面,参与导电。因此,理论上半金属具有100%自旋极化的载流子,在先进磁记录、磁存储、高效磁传感器、自旋发光二极管等诸多领域具有...


W020220418545432651325.jpg
山西煤化所在吸附诱导的催化剂表面电子自旋状态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2022-04-19

然而,由于获取固体表面原子分辨的自旋状态(原子磁矩)在实验上极为困难,而可能的自旋状态随体系原子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因此,分子吸附如何影响磁性固体表面的电子自旋状态仍有待探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温晓东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旋状态搜索方法,实现了对固体体...


微信截图_20220419145940.png
宁波材料所等在超稳定可拉伸电极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4-19

在智能可穿戴电子领域,在人体表皮生理信号的收集过程中,稳定的可拉伸电极可以实现长时间精准的信号收集。实现了极低初始方阻( 52m Ω sq-1 ) ,解决了弹性电极中导电率和拉伸率不可兼容、循环变形下电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应变下通过网孔束缚液态金属对外扩展和液态金属在网孔内自适应流动,实现低电阻高稳定可拉伸电...


微信截图_20220419140715.png
西安光机所等在三维光场非线性调控理论中取得进展
2022-04-19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健华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三维光场的非线性调控前沿理论方面取得两项研究进展。曾健华研究团队近期将三维光晶格技术与周期性非线性费希巴赫共振技术结合,在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上报道了相关最新理论和计算仿真结果,研究了多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