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W020220402515022055382.png
物理所研制出拓扑腔面发射激光器
2022-04-06

半导体激光器体积最小、效率最高、波长最广,价格最低,是各类应用场景之首选,但出射功率低和光束质量差是瓶颈,难点更在于这两个指标一般无法同时提高,即虽然增大器件尺寸可以提高激光功率,但是大器件中的多模激射会降低光束质量。近日,科研人员将原创的拓扑光腔应用于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中,研制出拓扑腔面发射激...


微信截图_20220402163829.png
化学所发展出兼具高效率、低成本、高稳定的n-型光伏材料
2022-04-02

近年来,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晓张课题组在n -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发展了系列高性能光伏受体材料,并构筑了系列高性能光伏器件。?基于在n -型光...


微信截图_20220402163512.png
青岛能源所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2022-04-02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使用高比能正极材料(如NCM811 )以及提高电池工作电压( > 4.2V )是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最有效途径。通过SEM 、 XPS等系列表征,进一步证实,通过在正极表面形成了薄而均匀的富B和富F的无机电解质界面,减少了二...


W020220331493237684078.png
Micro-LED量子点色转化阵列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2022-03-31

Micro-LED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长寿命等优点,是继LCD和OLE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其大规模商业化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难题。论文链接a 、量子点色转化阵列制备流程,像素尺寸40μm和6μm圆形的绿色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阵列?a - b、两英寸玻璃片上的绿/红色量子点色转化阵列在紫外...


微信截图_20220331112855.png
深圳先进院在多个磁驱动软体微型机器人的独立控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3-31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团队在微型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针对相同磁场下多个磁驱动软体微型机器人接收相同磁场而难以独立控制的问题,团队提出一种完全解耦的多磁驱动软体微型机器人独立控制策略。然而独立控制多个由外界磁场驱动的微型机器人具有挑战,因为全局磁场中的多个微型机器人...


W020220330522542686523.jpg
化学所在印刷制备单一取向有机半导体单晶阵列方面取得进展
2022-03-31

具有精确控制取向的有机半导体单晶阵列图案在高性能光电器件的制备与集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机半导体单晶具有固有的长程有序、无晶界和低缺陷密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构建。由于有机单晶中载流子的输运具有各向异性,可控取向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电荷输运性能,同时取向一致的单晶阵列有利于减少器件集成串扰与性能...


微信截图_20220330150049.png
悬空石墨烯的中红外等离激元研究取得进展
2022-03-30

等离激元是极化激元的一种,是由入射光激发的沿材料表面传播的光子和电子混合谐振的电磁模式,也是纳米光子学材料中存在的独特的物理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团队、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 ICFO )教授Javier Garc ía de Abajo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刘梦昆、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孙志...


微信截图_20220329152910.png
新疆理化所在硼硫酸盐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2022-03-29

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可以通过二次谐波发生过程产生短波激光,在现代激光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关于硼硫酸盐中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在于硼硫酸盐结构中的四面体基团光学各向异性较小,导致材料往往具有较小的双折射率,无法实现短波长相位匹配。?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潘世烈研...


W020220328554599739789.jpg
研究提出生成“又宽又薄”光片新方法
2022-03-29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剑平团队在Optics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Quasi-non-diffracting static light sheets generated by holistically optimized pupil masks的论文。光的衍射属性导致成像分辨率和视场构成一对天然矛盾,限制了光片显微成像中生物个体的大小及表征通量...


W020220324530711657643.jpg
新疆理化所在解析复杂氧化物高温热敏传感器电输运性质方面取得进展
2022-03-25

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转化为可用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利用某些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负温度特性制成的响应快、成本低、尺寸小、灵敏度高的NTC (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热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高温测控。该团队对白钨矿高温热敏材料及器件的阻温关系偏离现象开展了初步研究,发现上述偏离现象是变程跳...


20220322163756145.jpg
新纳米转移印刷技术可提高芯片产量的晶圆制造工艺
2022-03-24

3月16日techxplore报道,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所 (KIMM) 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Singapore) 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来制造高度均匀和可扩展的半导体晶圆,为更高的芯片产量铺平道路,更多具有成本效益的半导体和缓解全球芯片短缺。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中常见的半导体芯片制造起来既困难又复杂,需要高度先进的机器和...


微信截图_20220324151711.png
日本公司首次实现氧化镓半导体6英寸成膜
2022-03-24

据Novel Crystal Technology官网3月1日报道, 作为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机构(NEDO)战略节能技术创新计划的一部分,Novel Crystal Technology(NCT)公司与大阳日酸公司、东京农工大学合作,首次使用卤化物气相外延法(halide vapor phase epitaxy,HVPE)在6英寸晶圆上成功外延沉积氧化镓(β-Ga2O3)。以往的技术...


微信截图_20220324150441.png
清华大学首次制备出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2022-03-24

晶体管作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的提升。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 1965 提出:“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这在集成电路领域被称为“摩尔定律”。过去几...


微信截图_20220322162218.png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BGA芯片外观检测设备
2022-03-22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智能中心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了3D视觉测量、视觉缺陷检测等技术的融合,解决了国内首款国产GPU——凌久GP102的外观检测问题。目前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GA芯片外观检测设备已正式交付并通过验收。为满足芯片出厂质量控制和芯片可追溯性需求,科研团队经过...


微信截图_20220322160302.png
新策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
2022-03-22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杨阳课题组与中国西湖大学工学院王睿课题组以及韩国成均馆大学Jin-Wook Lee课题组合作,就传统提升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表面处理策略所导致的能级不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设计了全新的表面处理策略。基于此,科研团队通过对传统意义上有效且简单的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的策略...


微信截图_20220316164248.png
新疆理化所在设计具有较强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晶体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2-03-16

短波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在激光频率变换、信息通讯、光信号处理、前言科学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是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关键性能,决定了激光转换效率和功率。?对于短波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而言,实现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增益的关键在于功能基元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列。...


微信截图_20220316103304.png
上海有机所在阻转异构类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3-16

立体化学是从三维空间揭示分子的结构、性质、反应行为及功能,手性分子和同分异构体是立体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希珂课题组等将立体化学中“阻转异构”的概念应用到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中,设计合成并分离得到系列室温构象稳定的共轭二酰亚胺类阻转异构体( Syn-NDI 、 Anti-NDI 、...


微信截图_20220315111528.png
青岛能源所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2022-03-15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布局多种锂电正极材料体系,深耕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核心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研发,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通过SEM/TEM/XPS/ICP-AES等一系列测试,证实在正负极表面原位包覆形成了含氟的坚固致密CEI保护膜,既稳定了正极材料...


anie202115969-fig-0004-m.png
国科大在交替共轭聚物的室温精准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3-14

交替共轭聚合物具有化学结构易于修饰、溶液可制备、能带及光谱可调节等优势,在有机光电子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结构分析表明,室温方法得到的聚合物( P1a )与传统高温方法获得的材料( P1b 、 P1c )相比, P1a完全无结构缺陷,而P1b和P1c含有亲核或亲电单体的均聚结构缺陷。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显示,均聚结构缺陷的存在...


W020220311605909713830.png
基于C-S键活化的室温交叉偶联制备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2-03-14

共轭聚合物具有化学结构易修饰、能带及光谱可调等优势,在有机光电子领域潜力巨大。为了进一步探究碳-硫键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进行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小分子竞争实验与对照试验发现反应的决速步骤主要在于转金属反应历程,验证了给电子能力更强的亲核试剂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并提出了该方法的反应机理。为了进一步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