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medium.png
研究证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存在湍流驱动的电流成分
2022-03-11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深圳大学等,首次证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存在湍流驱动的电流成分,是支持高电子温度稳定运行的关键物理机制。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运行团队耗时近三年实现电子温度超...


微信截图_20220311151035.png
微电子所在氮化镓—金刚石异质集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3-11

近日,微电子所高频高压中心刘新宇研究员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盐见淳一郎团队合作,在氮化镓( GaN ) —金刚石晶圆键合技术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项研究创新地使用了表面活化键合法( SAB ) ,以纳米非晶硅为介质在室温下达成了氮化镓—金刚石键合,系统揭示了退火中键合结构的界面行为及其影响热导和热应力的机理,发现...


微信截图_20220311151113.png
微电子所在多模态铁电存算一体FinFET器件与单元电路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2022-03-11

受制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下“存储墙”问题,芯片的算力难以进一步提升,限制了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内计算是非冯诺依曼架构下提高芯片算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铁电晶体管( Fe-FET )的存算融合电路由于具有低功耗、高CMOS兼容性以及无损读出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一种存内计算的技术方...


微信截图_20220310144027.png
上海光机所在单频激光非线性光谱操控方面取得进展
2022-03-10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在单频激光非线性光谱操控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倍频过程中伴生的相位加倍效应,将相位调制展宽的激光在倍频后恢复为单频,从而绕过单频激光光纤放大时面临的受激布里渊散射难题。光纤放大器是获得高功率连续波单频激光的主要手段,但是光纤中的受...


微信截图_20220309151659.png
奥地利EVG公司和以色列Teramount公司合作开发硅光子芯片的封装工艺
2022-03-09

奥地利EVG集团(半导体、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纳米技术应用的晶圆键合和光刻设备供应商)和以色列Teramount of Jerusalem公司(为数据中心、高级计算、传感器和其他数据通信和电信应用提供将光纤连接到硅芯片的可扩展解决方案)正在合作实施晶圆级光学以解决硅光子学的一个主要障碍,即光纤芯片封装。此次合作将利用...


W020220303570143913896.png
苏州纳米所构建热传导增强型柔性水伏发电系统
2022-03-03

利用蒸发驱动水流经过功能化纳米通道,在固-液界面相互作用下将环境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水伏效应是近年来新兴的绿色环境能源捕获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珽团队在对湿气驱动的自供能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用于柔性传感器件能源供给的水伏发电机以及可利用汗液发电的水伏发电机研究的基础上,将...


W020220224602489373095.png
科学家首次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观测到压力导致的超导-绝缘体量子相变现象
2022-02-28

对固体施加一个压力,晶格常数会变小,由此可增加能带宽度,把一个绝缘体转变为导体。该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究员孙力玲研带领的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向涛、研究员周兴江、胡江平等以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顾根大和德国马普所研究员林成天合作,利用先进的...


medium (1).png
上海光机所在转角双层石墨烯产生超快光电流方面取得进展
2022-02-28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激光控制转角双层石墨烯产生超快光电流方面取得新进展。转角双层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狄拉克材料,展现了很多全新的物理现象,例如超导性和类模特绝缘态等,引起了很多关注。研究人员建立了两种独立互补的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通约构型的转角双层石墨...


微信截图_20220225112533.png
科学家证实自支撑单层二维分子晶体存在
2022-02-25

2月24日, 《自然》刊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崔勇团队及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董金桥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超分子层次缺少构筑多级次表面微纳结构的方法和表征手段,严重制约了对材料中手性识别和传递的认识和调控,因此探索单层手性2D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是突...


微信截图_20220221171554.png
物理所在基于镁基新材料的下一代热电制冷模块研制工作中获进展
2022-02-21

热电材料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化,热电制冷技术则基于电流经过不同导体时发生热量转移的原理,通过控制直流电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热流密度的方向和大小的调控。热电制冷具有调节精度高、响应快的特点,与一般的机械式制冷相比,它不需要压缩传动等运动部件,更不需要制冷剂,不产生任何排放与环境...


W020220221591565642930.png
物理所研究获得奇异金属与高温超导的普适物理规律
2022-02-21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利用材料基因工程“连续组分外延薄膜与匹配的跨尺度表征技术” ,获得了奇异金属散射(线性电阻斜率A1 )与高温超导转变温度( Tc )之间的普适物理规律( A10.5 ~ Tc )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金魁带领团队发挥超导单晶薄膜和超导组合薄膜技术特色,长期深入研究...


W020220216525884760357.png
空间中心研发出集成电路缺陷激光定位装置
2022-02-16

航天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取决于产品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测试全流程的可靠性,而集成电路安全可靠是航天电子系统在轨稳定工作的基础。在传统的EOFM技术基础上,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同轴显微镜的定位集成电路内部功能单元的频率映射方法,自主搭建了集成电路缺陷检测电光探针测试装备,如图3所示。研究提出的同轴显微...


微信截图_20220216105004.png
石墨烯调控的氮化镓远程外延机理研究获进展
2022-02-16

二维( 2D )材料,特别是石墨烯和氮化物的异质集成,为半导体器件提供了新机遇,在制备柔性可穿戴设备以及可转移电子和光子器件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由于石墨烯表面自由能低,氮化物在石墨烯表面不易成核,采用等离子体预处理或生长缓冲层的方法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单晶氮化物。该技术利用石墨烯的“晶格透明性” ,衬底和外...


微信截图_20220211170927.png
中国科大在笼目结构超导体研究中获进展
2022-02-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陈仙辉、吴涛和王震宇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笼目结构( kagome )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向列相的发现为理解笼目结构超导体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电性之间的反常竞争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关联电子体系中...


微信截图_20220209105724.png
研究揭示Bi3+/Te4+共掺杂Cs2SnCl6微晶实现双带可调谐白光发射
2022-02-09

Ns2电子组态离子掺杂金属卤化物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太阳能电池、 LED照明显示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该类材料的发光来源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错误地将其归属于自限激子发光。另外,在金属卤化物中实现高效、可调谐的白光发射仍是该领域的技术难题。该研究为Bi3 +和Te4 +的激发态动力学提供...


微信截图_20220208140037.png
宁波材料所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22-02-08

近年来,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 PSCs )以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在光伏领域得到发展。然而,二维钙钛矿绝缘有机中间层与钙钛矿无机层间具有差异较大的介电常数,导致材料激子结合能大、载流子传输受阻,使2D钙钛矿器件光伏性能远低于3D器件。A :电子受体)型强共轭有机中间层结构,通过D 、 A间内电荷转移效...


微信截图_20220127171247.png
上海硅酸盐所在电致变色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1-27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质(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可广泛应用于节能窗和显示领域。尤其是在显示领域,响应速度慢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于电子器件。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


W020220127360602411890.png
苏州纳米所等通过分子结构优化结合表面钝化获得高效稳定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
2022-01-27

当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多基于非富勒烯受体。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印刷薄膜光伏实验室项目研究员骆群、研究员马昌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谭宏伟团队,探究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结构与器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ZnO在光照下会产生羟基自由基,进一步,羟基自由基与非富勒烯受体发生界面反应导...


微信截图_20220127154352.png
美英合作开发大面积范德华超晶格光物质耦合材料
2022-01-27

半导体多量子阱(MQW)和超晶格构成了所有现代高性能光电和光子元件的基础,涉及调制器、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然而,大多数已知的可扩展多量子阱和超晶格结构都是外延生长的。虽然外延多量子阱和超晶格的商业化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它们在任意衬底上集成的固有困难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范德华(van der Waals)半导...


W020220118346272755941.png
上海硅酸盐所锂金属电池双功能电解液设计研究获进展
2022-01-18

与传统的石墨负极相比,锂金属负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 3860 mAh/g )和极低的电化学电位,有望助力实现锂金属电池500 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论文链接? ?离子“壳-核”型复合物添加剂对高镍三元锂金属电池正负极的改性作用? ?斥锂-富集协同作用机制对锂金属枝晶的抑制作用? ?离子“壳-核”型复合物添加剂对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