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N Systems融资1.5亿美元加速GaN市场创新和应用
2021-11-19
加拿大GaN Systems Inc宣布了一轮1.5亿美元的增长资本融资,以加速GaN技术在汽车、消费品、工业和企业市场的创新和采用。这一轮融资由富达投资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牵头,新的战略投资者Vitesco Technologies也参与了这一轮融资。现有的投资者还包括宝马风险投资公司。GaN Systems表示,随着全球电力电子公司从...
-
国家纳米中心在大脑神经调控与读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2021-11-18
前期,团队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和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发展了一系列新型柔性神经电极技术,包括可注射式柔性神经电极( Nature Nanotechnology , 2015 , 10 , 629 ) 、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柔性全碳神经电极( Nano Letters , 2017 , 17 , 71 ) 。?论文链接? ?图1 ? ( a )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的自组装示意图( b ...
-
深圳先进院关于离子交换膜在储能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2021-11-1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汽车电子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慧云团队开发新型离子交换膜,显著提升了液流电池的循环性能与能量效率。在液流电池中,离子交换膜用于防止阴极/阳极短路、避免电解质交叉和副反应发生,同时允许质子传导而保持电池电中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基于二维纳米杂化材料...
-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
2021-11-17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研发出一种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功能化电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电极表面(电极直径: 200 mm )修饰铂纳米枝晶材料后,电化学阻抗相比未修饰电极降低了94%以上,阴极电荷存储能力增大了30倍。上述研究成果有效...
-
上海光源超导波荡器样机带束测试获得成功
2021-11-17
近日,上海光源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超导波荡器样机完成了储存环上的大流强带束测试,这表明我国已掌握超导波荡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质性进展。2013年,上海光源组织磁铁、机械、真空、低温和电源等专业组,对超导波荡器的相关技术展开实验研究,包括超导磁体及恒温器的设计、超导线圈的绕制、磁体的冷却、...
-
二维负载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1-11-16
超薄金属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性能独特的二维材料,已在催化、电子/光电子、能量存储和转换、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该团队研究人员在一锅法制备二维负载型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发展出一种晶种生长- Galvanic置换反应-自组装方法,构建出钯( Pd )片内嵌金( Au )纳米颗粒的...
-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具有超高储锂性能的三维锗-碳炔材料
2021-11-1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制备了一种由线性丁二炔键通过sp3 -杂化锗原子构成的类金刚石骨架的三维多孔材料—锗-碳炔( Ge-CDY ) ,并对其电子结构、带隙及锂存储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得到一种结构稳定、具有良好导电性且对碱金属原子具有良好储存能力的三维富sp -杂化碳材料...
-
苏州纳米所单手性碳纳米管高纯度分离技术研究获进展
2021-11-12
单手性碳纳米管是一种颇具前途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具有确定的能带结构和近红外吸收发射特性,在碳基集成电路、红外光探测器与量子光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碳基电子的核心材料。研究团队与国内多个团队合作,发现这些高纯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在碳基集成电路和多功能电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Adv . Mater ...
-
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研究获进展
2021-11-1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胡伟达与复旦大学教授周鹏合作,在范德华尔斯异质结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领域中取得进展。在室温红外探测方面,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范德华尔斯单极势垒结构的红外探测器,突破了传统材料的晶格匹配与能带匹配的限制。进一步,在仿生动目标探测方面,上海技物所团队构建了更为复杂的三...
-
科学家精确测量中子的电磁结构
2021-11-11
北京谱仪Ⅲ ( BES Ⅲ )国际合作组精确测量中子的类时电磁形状因子,实验结果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光子-核子耦合反常的问题,并观测到中子电磁形状因子随质心能量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结构。1998年, FENICE实验首次测量了中子的类时电磁形状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光子-中子相互作用强于光子-质子相互作用,与夸克模型预期不符。解...
-
大连化物所观测到低维材料电荷转移的Marcus反转区间
2021-11-1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在低维材料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观测到低维材料电荷转移的Marcus反转区间。有研究人员提出了Auger辅助电荷转移的可能性:量子点中电子-空穴之间存在强烈的库伦耦合作用,其中一个电荷转移的多余驱动力可用于激发另一电荷,从...
-
沈阳自动化所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1-11-10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自动化课题组在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A Flexible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ontinuum Robot Steering in the Enlarged Effective Workspace with Constraints for ? Retrograde ? Intrarenal Surgery ) 。针对目前磁控系统有效工作空...
-
上海硅酸盐所氟基电池研究获进展
2021-11-09
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体系的长期追求目标。?针对锂-氟多相转换反应面临的动力学迟缓和可逆性不佳的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固液氟转换机制,在醚类电解液中引入阴离子受体添加剂,促进钝化相LiF的解离并在多相反应界面处形成溶剂化的...
-
合肥研究院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2021-11-08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员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表面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二极子-多极子耦合系统的远/近场和角辐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反键组合“暗”模式与相同长度的多极子的高能级共振子的远场光谱及近场极化率、电场分布相似。该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
-
东芝将量子系统缩小到半导体尺寸
2021-11-05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加密特征可以抵御未来超级计算机的攻击,从而保证通信安全。由于这类组件相对笨重且昂贵,近期东芝欧洲公司宣布开发了世界上首个基于芯片的量子密钥分发( QKD )系统,将光纤电路和器件整合入毫米级半导体芯片。这些具体的研究细节已经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
-
铁基超导体(Ba0.6K0.4)Fe2As2的本征电子结构和超导能隙研究获进展
2021-11-05
铁基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是非常规超导机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的电子结构和超导能隙结构是理解铁基超导体超导机理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最佳掺杂铁基超导体( Ba0.6K0.4 ) Fe2As2的电子结构和超导能隙结构仍存在诸多争议,包括超导态下布里渊区中心( Γ点)附近平带的起源,布里渊区角落( M点)附近的能带和费米面的拓...
-
大连化物所实现电催化过程电子转移成像
2021-11-04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研究员李灿与研究员范峰滔等在液相原位电化学成像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电催化过程中电荷转移过程的纳米尺度直观成像。该方法利用纳米探针的移动扫描测量了能够转移电子的外球电对分子和催化产物分子的局域分布,实现...
-
深度学习技术与多源异构数据结合研究获进展
2021-11-04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人工智能部博士研究生姚铁锤在研究员迟学斌、王彦棡和副研究员王珏的指导下,结合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手段,在新能源的能源分配及消耗、需求侧的能源...
-
福建物构所非线性光学材料电子结构与功能基元取得进展
2021-11-04
目前商用的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有硫(磷)属化合物AgGaS2 、 AgGaSe2 、 ZnGeP2等,具有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但存在一些本征问题,如低的激光损伤阈值、非相位匹配、多声子吸收,而不能用于高功率的激光输出。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来自于化合物的共价键,激光损伤阈值主要来源于材料的离子键,由于共价键和离子键在化合...
-
微电子所在SOT型磁性存储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1-11-02
近日,微电子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在SOT型磁性存储器( MRAM )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STT-MRAM ( Spin-Transfer Torque MRAM )由于在写入过程中,电子自旋在磁性功能层表面的透射和反射效率不同,写入电流本征上是不对称的,而SOT-MRAM ( Spin-Orbit Torque MRAM )由于写入机理上不存在自旋透射和反射的差异...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