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金属有机电池材料结构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1-18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 )因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孔径可调以及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而成为具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团队和厦门大学教授张力团队合作,利用计算电化学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研究晶体中分子间的堆垛方式以及局域结构成分,从而筛选和设计高性能金属...
-
紫金山天文台高灵敏度太赫兹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技术研究获进展
2022-01-18
太赫兹频段( 0.1 - 10THz )是探测早期冷暗宇宙及宇宙生命环境等的独特波段。这类探测器主要包括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 KID )和超导相变边缘探测器( TES )两种技术。?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在超导KID探测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相对较厚( 120nm )的超导铝膜,在同一芯片...
-
铁基超导Fe(Te,Se)中晶格畴壁缺陷束缚态研究取得进展
2022-01-18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关于铁基超导Fe ( Te , Se )中晶格畴壁缺陷束缚态的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近年来,实验通过测量具有拓扑电子结构的铁基超导体中拓扑缺陷(单间隙铁杂质、线缺陷和磁通涡旋等)对超导态响应,发现这些拓扑缺陷所束缚的准粒子特性...
-
上海硅酸盐所在发展计算电化学方法与固体电解质预测研究中获进展
2022-01-14
材料多尺度计算和机器学习是新材料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揭示材料本征特性与宏观性能的内在关系方面具有优势。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团队从电池材料中电化学反应焓变对可变参数(如电荷转移数、离子迁移反应坐标、副反应焓变等)微分的电化学活性计算模型出发,构建了多尺度方法和机器学习结合...
-
青岛能源所设计阴离子选择透过性聚合物电解质解决双碳电池瓶颈问题
2022-01-12
基于阴离子(脱)嵌入石墨正极的双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工作电压高和输出功率大等优点,有望在下一代大规模储能设备中广泛应用。在深入调查阴离子-溶剂配位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调控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弱化阴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和促进阴离子去溶剂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证明,季铵盐阳离子...
-
高居里温度多层杂化钙钛矿光铁电体研究取得进展
2022-01-12
近年来,结合了铁电特性和优异半导体性能的二维多层杂化钙钛矿光铁电体,表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能(铁电光伏效应、光折变、光致形变效应和铁电光伏效应等) ,在下一代光电器件中具有应用前景。基于此前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通过向体系内引入...
-
青岛能源所设计阴离子选择透过性聚合物电解质解决双碳电池瓶颈问题
2022-01-11
基于阴离子(脱)嵌入石墨正极的双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工作电压高和输出功率大等优点,有望在下一代大规模储能设备中广泛应用。在深入调查阴离子-溶剂配位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调控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弱化阴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和促进阴离子去溶剂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证明,季铵盐阳离子...
-
可重构回收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问世
2022-01-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刚课题组利用一种结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和液态金属模板印刷的新技术,制备出新型可重构回收的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赵刚课题组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绿色化的柔性电子器件制备技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热塑性聚氨酯纳米纤维膜作为柔性基底,然后利用模板印刷在基底膜上构造液态金属图案化电路。这一技...
-
理化所在蓝相液晶光子晶体的高精度“活”图案制备研究中获进展
2022-01-10
基于蓝相液晶小分子体系的色彩形成必须在液晶盒内完成,聚合物稳定蓝相液晶体系的出现为相对稳定的蓝相液晶图案的制备提供可能,但一般蓝相液晶结构色图案的响应和调控需要设计合成特殊结构的响应性分子。?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研究员江雷与研究员王京霞团队创新性地发现通过...
-
理化所发表镓基液态金属氧化调控通用策略评述文章
2022-01-07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Precise Regulation of Ga-Based Liquid Metal Oxidation的评述文章。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利用氧化调控策略精确控制镓基液态金属的结构、形貌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并被选为期刊Supplementar...
-
上海光机所在稀土氟化物晶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1-0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激光晶体研究团队在CeF3晶体研究基础上,开展了Er : CeF3晶体生长、光谱和磁光性能研究。三氟化铈( CeF3 )晶体具有大稀土离子半径、高透过率以及较低的声子能量,有助于降低无辐射跃迁概率,是有潜力的激光基质材料。光谱研究表明, Er : CeF3晶体有利于~ 1....
-
化学所等在石墨烯纳米带制备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01-07
硅基晶体管的集成正在接近工艺物理的极限,而具有超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芯片材料。石墨烯纳米带中存在由量子效应引入的带隙,使之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可以克服石墨烯本身半金属特质带来的不便,更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由于本征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因此科研人员分析总结...
-
科研人员制备出双层硼烯
2021-12-22
二维材料具有原子尺度的厚度和独特的性能,在纳米电子器件中颇具应用潜力而受到关注。硼烯是指由硼元素构成的二维平面结构,由于硼原子相对于碳原子缺少一个价电子,使硼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较为复杂,理论上形成的平面结构是以三角形密堆积晶格为基础的孔洞型结构,而根据孔洞不同的排列方式,导致多样化的硼烯原子结构。...
-
宁波材料所等发展出纳米电热催化降解技术
2021-12-22
近日, Nature Catalysi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耦合场催化领域题为Decreasing the catalytic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iesel soot using electrified conductive oxide catalysts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导电纳米金属氧化物施加低电压形成贯穿电流,产生电热效应和电子效应引发与之接触的碳烟燃烧反应...
-
声学所研制出高精度无线无源声表面波温度传感系统
2021-12-20
在精密化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中,温度控制精度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而高精度的温度检测是温度控制的前提。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学实验室王文研究团队利用耦合模理论优化设计了高信噪比的SAW无源温度传感器,并结合研制的基于步进调频技术的收发模块构建出无线无源声表面波温度传感系统。传感器系统温度灵...
-
上海微系统所单质新原理开关器件研究获进展
2021-12-20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Elemental Electrical Switch Enabling Phase-Segregation-Free Oper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 、上海科技启明星项目的资助,并获得复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群...
-
化学所等在有机偏振光电探测器件研究中获进展
2021-12-17
随着光电探测器件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深化探测维度。偏振光电探测器件可探测光的强度和波长,可实现对光偏振方向的响应,并可显著提升成像效果和对物体的探测能力,在地质遥感、军事探测、机器视觉等方面颇具应用价值。研究以物理气相传输( PVT )法生长得到的DPA单晶为基础,运用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技术( ...
-
国科大提出稳定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新策略
2021-12-17
钴酸锂( LiCoO2 )正极材料因压实密度大而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提高充电电压能够提升电池比容量,但会引起容量的急剧衰减,循环稳定性极差,这也是目前制约高电压、高比能钴酸锂正极材料应用的主要瓶颈。?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刘向峰团队利用中子衍射、同步辐射吸收谱、共振非弹性X射线...
-
科学家提出一种单质新原理开关器件
2021-12-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研究团队在集成电路存储器研究领域获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一种单质新原理开关器件,为海量三维存储芯片的研发提供了新方案。三维相变存储器是目前成熟的新型存储技术,其核心是两端开关单元和存储单元,然而,商用的开关单元组分复杂,通常含有毒性元素,严重制约了三...
-
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2021-12-13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课题组在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用于DIDH成像的非训练神经网络即DIDH-Net ,可从DIDH成像数据中重建出噪声和孪生像双重抑制的目标相位分布。论文链接? ?不同方法对( a )蛔虫卵和( b )水蚤...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