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微信截图_20200826135743.png
新能源汽车的“蜂窝电池”是何黑科技?
2020-08-26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代表"蜂窝电池"究竟是什么黑科技?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部件,直接关乎整车续航、动力、安全等重要性能。首次发布的蜂窝电池技术,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和新能源用户的关注。相比较“刀片电池”而言, “蜂窝电池”也不容小觑,全新的锂电池结构理念,让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大幅的提升...


微信截图_20200826135504.png
单板计算机在物联网时代大有可为
2020-08-26

爱立信预计, 2022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5亿台,到2023年,工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5亿台。嵌入式计算机和物联网的爆炸式增长推动物联网应用数量不断增加。可以受益于物联网设备使用的工业部门包括交通工程、数据记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统计数据,绝大多数非法毒品运输,都是利用汽车...


未标题-1.jpg
Nexperia公司Power GaN 技术战略营销总监谈GaN的未来发展路线
2020-08-25

Dilder Chowdhury在半导体领域工作超过24年,开始他在Nexperia的创新团队,然后转向市场营销,并担任Power GaN技术的架构师。他目前的职位是Power GaN技术战略营销总监。功率GaN技术与我们的Si技术相比是新的,所以会有许多挑战:从材料,晶圆厂加工和批量生产。功率GaN可以显著降低开关损耗,因此电池使用时间更长。在...


微信截图_20200821163840.png
科学家研发高度稳定钙钛矿生产法
2020-08-21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科研人员通过高温反溶剂化学处理方法,开发出全球首个工业合成具有高度稳定性的钙钛矿的方法。钙钛矿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种能源和电子领域的新型材料,俄新方法将拓展高效利用钙钛矿的可能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半导体工艺材料科学》期刊上。但现有的生产方法不能保证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在...


未标题-1.jpg
人工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首破20%
2020-08-20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林柏霖课题组通过新型电极的构造和系统工程优化,首次开发出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能量转换效率超过20%的二氧化碳还原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但自然光合作用中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效率太低,虽然理论值最高可达8% ,但实际上一般小于1% ,而人工光合作用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也不到18% 。该系...


未标题-1.jpg
未来信息存储的领航者——多铁性材料
2020-08-13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存储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存储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并推动它的发展。然而在信息载体出现之前,大脑才是最强大的信息存储器。而后出现了用于信息存储的工具— —龟甲、竹片和纸张等。当时间流淌到近代,录音磁带的发明实现了模拟信号的存储,这也标志着磁...


微信截图_20200812140133.png
添加导电聚合物 砖头“变身”超级电容
2020-08-12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发表一项材料学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通过气相沉积技术,让人们最熟悉的传统烧结砖“变身”超级电容,成为一种全新储能单元— —这些“智能砖”在充电后,可以像电池一样储存电能,随时为其他装置供电。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多用途增值建筑材料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将建筑材料用于供电的...


微信截图_20200812135756.png
首块基于蚕丝蛋白的硬盘存储器问世
2020-08-12

在许多人看来,蚕丝是纺织衣物的材料,但是,在科学家的手中,这种传统的材料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高科技新材料,植入生命体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关课题组,首次实现了基于蚕丝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这也是国际首块基于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盘存储器。相...


微信截图_20200811160740.png
新型能谷电子器件研制成功 或可应用于未来集成电路
2020-08-11

随着摩尔定律接近极限,传统的晶体管器件已进入发展瓶颈。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结构和新材料来解决和优化传统半导体器件中的尺寸微缩和能耗等问题,是后摩尔时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重点。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王肖沐、施毅课题组同浙江大学的徐杨课题组以及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研制了一种在常温下实现能谷自旋流产...


微信截图_20200731152101.png
铂基电催化剂 “丢失”白金的原委找到了
2020-07-31

铂是一种天然的贵金属,俗称白金。在很多电极反应过程中,铂都可以成为活性高且稳定性较好的电催化剂。但是在电催化系统(例如燃料电池)强酸、强碱、高氧化或强还原等腐蚀环境中,铂也会发生腐蚀与溶出。此外,强吸附质如一氧化碳或氧的存在,也会加速铂的腐蚀与溶出过程。从原子、分子尺度上去了解这类电催化剂的腐蚀...


微信截图_20200731151650.png
新神经接口器件灵感来自玫瑰花瓣
2020-07-31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研发出具有微锥阵列结构的神经接口器件。小鼠试验证明,这种结构能显著促进神经元突触的贴附和攀爬(类爬山虎行为)以及周期性神经元网络构建,不仅极大提高神经器件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与有效性,也为神经元网络重建与功能调节提供全新策略与方法。”论文共同...


未标题-1.jpg
人工智能的未来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2020-07-30

许多人对人工智能( AI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它是好还是坏?Gratch是USC维特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教授,是情感计算、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的交汇领域的专家。神经科学家、大学教授Antonio Damasio和南加州大学多恩西费分校的大脑与创造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Kingson Man正在探索机器人以识别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促...


未标题-1.jpg
今天你“被”5G了吗 ?
2020-07-30

在消费级市场,当前的5G还没有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差异性。与运营商一起积极推进5G的还有各大手机厂商。截至6月底,国内华为、小米、 OV 、荣耀、中兴等手机厂商仅今年就已经推出了多款5G手机,且5G上市机型也已经达到了129款,获得入网许可的只会更多。就速度而言,得益于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的推动, 5G手机在初期的销售...


未标题-1.jpg
关于未来数据中心的5个假设
2020-07-30

数据中心周围的变化正在迅速而密集地变化。不断的发展意味着,随着我们步入未来,数据中心的任务和概念将不断发展。当我们以敏锐的眼光展望未来时,已经对未来的数据中心有了很多期望。专家认为, Facebook 、 Google和Microsoft等大型数据中心将以许多令人兴奋的方式支持信息技术( IT )工作负载的心态来扩展其数据中...


微信截图_20200729125655.png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国家
2020-07-29

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经过仪器检测、自动化运,并与城市居民互连。在世界许多地方,智慧城市还只是一个被广泛讨论话题,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已经有一些早期实践。拉斯维加斯就是一个城市讨论可能的智慧城市原型项目的例子。尽管澳大利亚人撇开了地区差异,以推动全国智慧城市的采用,但各个城市可能已...


微信截图_20200724122920.png
人工智能会取代科学家吗?
2020-07-24

传统认为,科技工作因其高度的创新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通过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这种机器人可以使用和人类化学家一样的标准分析仪器, “相当于使研究人员而非仪器变得自动化” 。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机器人采取了激光扫描和触觉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位,而不是视觉系统— —不用“看”的机器人无须...


未标题-1.jpg
“芯”无远虑,必有近忧 ----FD-SOI与FinFET工艺,谁将接替Bulk CMOS?
2020-07-23

“传统Bulk CMOS工艺技术将在20nm走到尽头,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新的替代工艺。现在,大量IC采用体硅CMOS ( Bulk CMOS )工艺技术实现,这是一种制造成本低、性能较高和具备不错低功耗性能的成熟技术,但是,当工艺节点升级到20nm左右时, Bulk CMOS将无法获得等比例缩小的性能、成本和功耗优势,很多业者认为Bu...


未标题-1.jpg
FingerTrak:通过腕带热像传感器捕获的手部轮廓图像进行连续3D跟踪
2020-07-23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捕捉人类手部的复杂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可穿戴系统,利用热传感器准确预测手部位置,在VR 、机器人和翻译手语方面有潜在应用。目前不乏有一些设备使用各种技术尝试追踪手部动作,有的使用深度感应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观察手...


未标题-1.jpg
科学家开发钠电池
2020-07-21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合作,日前研发出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钠电池。由于钠电池材料价格低廉,或可成为广泛用于智能手机的新一代电池。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研究员伊利亚·切普卡索夫表示,具备锂离...


微信截图_20200717132715.png
研究人员利用英特尔神经形态芯片研发人造皮肤
2020-07-17

英特尔于15日透露,研究人员正利用其研发的神经形态芯片为机器人开发人造皮肤,这是这项技术首次在现实中得到实际应用。英特尔称,在一项分别使用人造皮肤和AI阅读布莱叶盲文信的实验中, Loihi取得了92 %以上的准确率,同时它的耗电量比一款未命名的“标准冯·诺依曼处理器”少20倍。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实验室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