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微信截图_20200706102908.png
科学家观测到任意子存在证据
2020-07-06

“睡衣条纹”干涉图样表示电子系统中存在任意子。然后,研究人员将其冷却到比绝对零度高万分之一,并加入了强磁场,从而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分数量子霍尔” ( FQH )绝缘体的物质状态,这种状态具有特殊性,即电流不能在二维装置内部运行,但能沿着其边缘流动。FQH绝缘体可以容纳准粒子,这些准粒子的电荷不是电子电荷的...


微信截图_20200706102631.png
四粲夸克组成的新粒子“现身”
2020-07-06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官网1日报道,该机构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 LHCb )合作组首次观察到一种由4个粲夸克组成的新粒子,这一发现将帮助物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夸克之间如何紧密“相拥” ,形成质子和中子等复合粒子,并有助发现新物理学。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新粒子是“真正的四夸克态” — —由4个夸克紧...


微信截图_20200703102541.png
厚度仅三个原子——新金属芯片能提高存储速度百倍
2020-07-03

更快、更密集的数据存储革命即将来临了吗?据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一个美国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层状二碲化钨制成了二维( 2D )金属芯片,其厚度仅三个原子!在更节能的同时,储存速度提高了100倍之多,为开发下一代数据存储材料奠定了基础。在这次的新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微信截图_20200701105542.png
浅谈EDA验证工具,芯片开发到底有多难?
2020-07-01

芯片设计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细微也是最宏大的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先进芯片的开发者可以把上千亿颗晶体管集成在面积不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他们能实现这样目标所以靠的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 )工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EDA工具。随着AI 、智能驾驶、 5G为代表的创新应用领域对芯片的需...


未标题-1.jpg
超临界氦外冷却90度超导二极磁体测试成功
2020-06-30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中科离子医学公司联合研制的90度超导二极磁体完成测试,这是国内首个实现超临界氦外冷却的大型马鞍形90度超导二极磁体。项目团队在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采用超临界氦强迫单向循环外冷却低温系统,为小型低温冷氦气循环独立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微信截图_20200629111333.png
实验首次揭示“量子柴郡猫”的量子特性
2020-06-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许小冶等人与南开大学教授陈景灵合作,首次实现光子的偏振与其本体分离,揭示了“量子柴郡猫”的独特量子特性。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加深了人们对“什么是物理实在”这一物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然而,在量子世界,电子的电荷和自旋、光子的偏振等可以与其本...


微信截图_20200624114142.png
科学家研发出“可食用”机器人
2020-06-24

近日,奥地利林茨约翰·开普勒大学的Martin Kaltenbrunner研究团队,利用安全、可食用的成分研发了一种生物凝胶,其中包含可以被人体完全降解的明胶、阻止细菌生长的柠檬酸以及柔软且防止脱水的甘油。该团队进而根据这种材料研发出一种“可食用”机器人。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材料》 。Kaltenbrunner表示,由于...


微信截图_20200624112916.png
超级透镜可将光压缩到纳米级
2020-06-24

据近日的莫斯科技术物理研究所新闻公告称,俄罗斯和丹麦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现象。利用超级透镜对光波进行压缩,可以研发速度超过电子设备的更小型信息载体设备。俄罗斯科学院微波半导体电子研究所副所长、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二维材料和纳米器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德米特里·波诺马廖夫解释超透镜的...


未标题-1.jpg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2020-06-23

由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2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据悉,试验样车首次进行了系统联合调试,开展了多种工况下的动态运行试验,包括不同轨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线、坡道、分区切换等,完成七大项200多个试验项点,对悬浮导...


微信截图_20200619150908.png
最新版《中国评价核数据库》发布
2020-06-19

6月17日,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最新版本CENDL-3 . 2已于近日正式发布。相较前一版本,我国核素数量由240种增加至272种,数据质量、数据种类均大幅提升。新版CENDL-3 . 2采用国际通用的ENDF-6数据格式,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版核反应模型程序系统,利用包含我国自主测量在内的最新实验测量数据,对13...


未标题-1.jpg
迄今最小马达仅由十六个原子组成
2020-06-1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来自瑞士联邦国家实验室( Empa )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马达,其由16个原子组成,并且可以在同一个方向稳定旋转,有望将能量收集推升至原子级。因此,从理论上讲,在传统物理学向量子力学过渡的区域,转子朝两个方向旋转的几率一样,但该分子马达朝...


未标题-1.jpg
柔性电子皮肤可“自愈”
2020-06-16

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柔性高分子材料,它在遭受“伤害” (即刮擦、割伤或扭伤)时能够“自愈” 。将其与传感器相结合,有望获得柔性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机器人、假肢和可穿戴设备上。以色列理工大学表示,受人体皮肤生物修复过程的启发,卡迪布决定研发与人体皮肤类似的自我修复系统...


微信截图_20200615102501.png
历经百年 新液晶相终获证实
2020-06-15

100多年前,科学家提出一种新液晶相— —铁电向列液晶相,但尽管历经一个世纪的追寻,这一物质相一直未被证实。现在,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文称,他们终于发现并证实了这一物质相,最新发现有望催生一系列新材料。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软材料研究中心( SMRC )主任诺埃尔·克拉克的领导...


微信截图_20200611111612.png
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2020-06-11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有关机器人领域相关的建议,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中重要的一个方向。物流机器人这一细分垂直领域是机器人产业中发展迅速的子产业之一。机器人领域专业数据表明, 2018年物流系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售额约为3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53 % ,此外,根据此前市场...


微信截图_20200611110407.png
芯片上的大脑
2020-06-11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芯片上的大脑" ,它比一张纸屑还小,由数以万计的人工大脑突触组成,这些突触被称为memristor ,以硅为基础的元件,可以模仿人脑中的信息传递突触。当他们通过几个视觉任务运行该芯片时,该芯片能够"记住"存储的图像并多次重现,与现有的非合金元素制造的memristor设计相比,其版本更...


微信截图_20200610124308.png
迄今错误率最低量子比特面世
2020-06-1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在为不出错量子计算机制备并测量量子比特方面,他们创造了新纪录:错误率仅为0.03% ,为迄今最低,有望推进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哈德森进一步解释说, NISQ设备对错误非常敏感,在制备和测量量子比特方面的错误尤其多:如果一台NISQ设备拥有100个量子比特, 1%的测量误差就意...


微信截图_20200609093449.png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纳米光晶体内光的动态
2020-06-09

以色列理工大学近日表示,艾杜·卡米内尔教授及其团队在量子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出能记录光流的量子显微镜,并利用它直接观察束缚在光晶体内的光。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实验都只关注光与束缚电子系统(例如原子、量子点和量子电路)的相互作用,这些束缚电子系统在能量状态、光谱范围和选择规则上均存在较大限制...


微信截图_20200608112226.png
我们不应该再用nm来衡量芯片的进步
2020-06-08

从1960年代开始,半导体行业就使用关键最小尺寸特征的横向物理尺寸(晶体管栅极长度)作为标记来表示从一代制造技术到下一代制造技术的进步。这个被称为节点号的标签已从1980年代的微米尺寸缩小到如今的个位数纳米尺寸。最重要的是,这种LMC密度度量的使用使半导体行业摆脱了使用消失的纳米作为标签来描述半导体技术进步...


微信截图_20200605110546.png
人工智能提升传统眼科检查准确性
2020-06-05

近年来,人工智能( AI )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科学》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开发了一款由AI运行的在线视觉测试,可为传统眼科检查升级换代。美国克里格眼科研究所眼科专家Laura Green并未参与此项研究,她一直致力于如何利用科技改善医疗保健。Piech研究小组本月在《 AAAI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报道称,...


微信截图_20200604145647.png
“人造太阳”安装首个主部件
2020-06-04

据《科学》报道,耗资250亿美元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项目在5月底迎来了重要里程碑时刻,施工人员开始安装反应堆托卡马克的首个主要部件。该项目旨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约200名施工人员耗时两天,将杜瓦底座置入位于法国卡达拉什附近的托卡马克基坑内。下一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