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电子所在新型垂直纳米环栅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12-09
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是集成电路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的主要候选器件,但其在提高器件性能和可制造性等方面面临着众多挑战。在2018年底举办的国际集成电路会议IEDM上,来自IMEC的Ryckaert博士1将垂直纳米器件的栅极长度及沟道与栅极相对位置的控制列为关键挑战之一。朱慧珑课题组系统地研发了一种原子层选择性刻蚀锗硅的方法...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世界最高磁场超导磁体
2019-12-06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 T )的全超导磁体。该磁体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32.0特斯拉超导磁体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高场内插磁体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悉,此项研究成果将服务于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
-
《2019研究前沿》报告在京发布
2019-11-28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 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 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 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启动了“可能影响世界未来格局的中国重大科技突破研判”等一系列...
-
我国多领域前沿研究表现活跃
2019-11-27
26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 2019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向全球发布了《 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 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 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为第...
-
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联盟受邀参加2019世界5G大会
2019-11-25
由北京市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世界5G大会11月21日上午在京开幕。大会以“ 5G改变世界, 5G创造未来”为主题,集聚全球百余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领导人,围绕5G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创新应用,通过论坛、展览、比赛等形式,为全球带来5G的饕餮盛宴。...
-
微电子所与上海积塔半导体合作共赢
2019-11-20
2018-2019年度,微电子所韦亚一研究员率领先导中心计算光刻研发中心团队与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围绕集成电路先进光刻制造光学邻近效应修正开展了深度合作。目前已帮助积塔半导体完成5轮OPC工作并顺利流片,直接支撑了积塔半导体在0.18纳米技术节点的量产工艺研发,同时帮助积塔半导体建立OPC研发团队。图2图一部分图...
-
重大科研设施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结果发布
2019-11-22
11月19日,科技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和中央改革办督察组的要求, 2019年5月至9月,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
-
我国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
2019-11-19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光学性质, 碳纳米管材料在纳米科技和电子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难以控...
-
24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9-11-18
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召开。曹雪涛、吴岳良、高福等24名中国学者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曾益新、陈勇、周成虎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副主席,郭传杰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主席团常委。新当选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
微电子所等在二维材料异质结构光电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9-11-15
半导体光伏结构因其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被认为是实现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然而早在1961年,美国科学家肖克莱、德国科学家凯赛尔便提出光伏单元的效率由于难以避免的损耗而存在理论极限。其中,由于光子吸收和再辐射导致的自发辐射损耗最为关键,这种损耗正比于自发辐射立体角和太阳光立体角的比值。太阳光的...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高速晶体管
2019-11-11
,该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晶体管“硅-石墨烯-锗晶体管” ,成功将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并将其截止频率由兆赫兹提升至吉赫兹领域。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据该成果论文的通讯作者、中科...
-
中德合作柔性制造解决方案亮相
2019-10-3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思爱普( SAP )中国研究院携手打造的自适应模块化柔性制造解决方案在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上对外亮相。该方案采用世界领先的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制造以及模块化生产概念,打通了设计、制造、交付、运维全流程,通过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全程数字化智连,实现高度的柔性生产,这将极大...
-
石墨烯“打底” 我科学家制备出高速晶体管
2019-10-3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晶体管“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成功将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并将其截止频率由兆赫兹(MHz)提升至吉赫兹(GHz)领域,未来将有望在太赫兹(THz)领域的高速...
-
“新材料+先进制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甬召开
2019-10-2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加快长三角产业合作、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10月25日, “新材料+先进制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出席论坛。先进制造和材料领...
-
王守武院士塑像揭幕仪式在微电子所举行
2019-10-28
今年是我国著名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守武先生诞辰100周年。10月28日,王守武先生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微电子所举行。王守武先生女儿王义格、女婿黄汶应邀出席并为雕像揭幕。微电子所领导班子成员、吴德馨院士、刘明院士、各科研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王守武先生工作过的单位代表...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大万米级载人舱
2019-10-29
记者10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潜。这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已于近日通过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和总体集成单位验收。所谓全海深科考,就是深潜装备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要实现这一目标,科技工...
-
吕佳龄王晓明:贯通研发链部署政策链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2019-10-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实现这一目标,要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这对科技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设计、资源配置以及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其启示在于,相比于传...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纳传感器与电路单片集成工艺技术及平台”项目启动会召开
2019-10-25
10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微纳传感器与电路单片集成工艺技术及平台”项目启动会在微电子所召开。工信部产业促进发展中心领导、项目责任专家、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微电子所所领导、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组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
-
全球最大纳米科技实验装置向用户开放
2019-10-25
10月22日至24日,第五届二维材料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科技日报记者在会议期间了解到,坐落在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纳米科技真空互联综合实验装置( NANO-X )已开始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据介绍,这是我国首个基于真空互联技术的纳米科技大型实验装置,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纳米科技实验装置。NANO-X由中科院、江苏省...
-
陆朝阳:在量子世界里“打怪升级”的超级玩家
2019-10-24
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博导陆朝阳教授和同事们发表的系列成果受到国际上几乎所有主流科学媒体的关注和赞誉。从首次设计双色激光驱动量子系统,到制备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再到实现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演示天文尺度的量子干涉… …陆朝阳和同事们的这些成果频频发表在《自然》子...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