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程工程所在外场强化传质稳定锂负极界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10-14
然而在电化学沉积或剥离过程中,锂金属负极的体积变化、界面不稳定性以及锂枝晶生长等原因导致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及安全问题,制约了锂金属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研究部材料表界面研究小组针对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 )膜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提出了SEI膜扩散受限的破裂机制...
-
新墨西哥大学首次制造出单层碳化硅
2021-10-12
新墨西哥大学的Sakineh Chabi教授和她的团队首次制造出单层碳化硅(Sakineh Chabi et al, ‘The Creation of True Two-Dimensional Silicon Carbide’, Nanomaterials (2021) 11(7), 1799)。新发现的2D SiC材料具有类似石墨烯的六角形晶格,平均厚度为0.25nm。理论研究表明,2D-SiC具有稳定的类石墨烯蜂窝结构,是一种...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密歇根大学180万美元研究量子纳米材料
2021-10-12
氮化镓(GaN)的特性可以通过使用第三组元素硼、铝和铟替换部分镓来调节,以创建“极端”量子点阵列,因为它们是完全有序的,并且发光相同,可以提供对量子发光和量子点与量子比特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水平的控制。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无法构建完美有序的材料,控制每个量子点的位置和大小(控制量子点用作量子位时如何相...
-
自动化所开放“及第”多智能体开源开放平台
2021-10-12
近年来,决策智能取得系列突破,并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 ?科研方面, “及第”平台紧跟智能体博弈决策智能前沿学术研究,建设以单智能体、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为主的决策智能开源算法“秘籍”库,并提供算法在不同环境中的可复现结果,方便智能体博弈研究者直接引用,减少重复性的实验。? ?智能体挑...
-
深圳先进院等提出杂化钙钛矿降解机理
2021-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团队与北京大学副教授高鹏团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李江宇团队、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赵晋津团队等合作,利用直接电子探测相机在极低的电子束剂量下采集了MAPbI3型钙钛矿的原子结构。利用负球差矫正透射电镜技术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解析了MAPbI3的中间...
-
大连化物所等实现高效稳定二氧化碳电解
2021-10-08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和中科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团队,与日本科研人员合作,在高温CO2电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通过氧化还原循环处理,构建了高密度金属/钙钛矿界面,显著提高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CO2电解性能和稳定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在阴极将CO2和H...
-
科学家在“笼目”超导体中发现非常规配对密度波
2021-09-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研究团队副研究员陈辉、杨海涛与博士研究生胡彬等,利用该团队自主设计组装的、居国际顶尖水平的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 STM/S )联合系统,对笼目超导体CsV3Sb5开展了精确和系统研究。这些配对密度波的性质不同于铜基高温超导体中的配对密度波性质,预示着这类笼目超导体中有...
-
AlixPartners:汽车芯片短缺局势越发严重
2021-09-29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布报告表示,半导体短缺的成本激增90%以上,使全球汽车制造商2021年销售额的损失增至2100亿美元。AlixPartners表示,由于芯片危机,今年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产量预期将减少 770 万辆。这几乎是该公司此前预期的390万辆产量损失的两倍。由于汽车制造商库存耗尽,其他行业也没有更多的库存,半导体...
-
动态散斑全息术:一种结合成像和激光散射的全息成像技术
2021-09-29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中国石油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动态散斑全息术(DSH)",这是一种结合了成像和激光散射方法的测量三维(3D)位移图的新技术,可在几厘米的范围内,检测出小至10纳米的位移,显著优于传统成像技术。由于激光具有相干性,同时具有较高的亮度,因此,研究人...
-
宁波材料所在光驱动CO2高值化研究中获进展
2021-09-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气体催化与分离团队和电化学环境催化团队从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出发,设计出面向上述催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光照下, Al-N - C催化环氧化合物与CO2的环加成反应的性能显著优于同等热效应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图。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表明,光照能激发的Al-N - C的光热转化性能,并利于Al-...
-
新疆理化所在探索大双折射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1-09-26
双折射晶体是制备偏振器、光隔离器、环形器、相位延迟器等器件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偏光技术、偏光信息处理、高精度科研仪器等领域。针对设计磷酸盐大双折射晶体的难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潘世烈团队以利于产生大光学各向异性的KBe2BO3F2层为结构模板,将具有孤对电子效应的[ SnOX ]多面体和[ ...
-
美国西北大学制造出史上最小的人造飞行结构微芯片
2021-09-26
小型无线电子设备的大型分布式集合可能构成未来环境监测、人口监测、疾病管理和其他需要在广阔空间范围内覆盖的应用系统的基础。在演示实验中,研究团队展示了将微型飞行器用于空气微粒检测、水质监测和光线波长探测等领域的可行性。设想以多个微型传感器实现高空间密度分布、构成无线网络,工作人员可以从飞机或高楼上...
-
青岛能源所揭示有机光伏活性层内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协同机制
2021-09-24
近年来,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工艺不断创新,推动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事业的发展。相反,高结晶度的LA16具有强A/A相互作用及适中的ESP分布带来相对较弱的D/A相互作用,二者协同作用获得了最优的BHJ形貌、电荷传输和最低复合损失,获得了最佳器件效率。研究显示, BHJ的微观结构与光伏性能受A/A和D/A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较强...
-
英国化合物半导体中心宣布参与PowerElec项目 开发宽禁带半导体质量控制的新计量工具
2021-09-24
英国化合物半导体中心(Compound Semiconductor Centre,CSC)宣布参与PowerElec项目(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欧洲创新与研究计量项目(EMPIR-EURAMET)下的一个170万欧元的新项目),旨在开发和应用用于宽带隙半导体质量控制的新计量工具。作为交通电气化、智能能源分配和下一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
化学所发展出有机高分子半导体高效图案化新策略
2021-09-22
近年来,高迁移率的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设计合成研究取得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德清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双吖丙啶类交联剂4CNN (图1a ) ,实现了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高效图案化,为全溶液加工柔性电路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以四种高性能聚合物半导体为例(图1c ) ,细致优化条件...
-
TRUMPF推出ViBO VCSEL激光平台
2021-09-18
德国乌尔姆市TRUMPF光子元件有限公司(通快集团的一部分)为消费电子、数据通信、工业传感和加热市场制造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VCSEL )和光电二极管,该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平台ViBO (带集成背面光学元件的VCSEL ) 。ViBO奠定了一个新平台的基础,可以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光学系统设计,应用于近距离感应的所有领域,如...
-
微电子所在极紫外光刻基板缺陷补偿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09-15
近日,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极紫外光刻基板缺陷补偿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以上问题,微电子所韦亚一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马旭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型掩模吸收层图形的优化算法。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开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的项目资助...
-
微电子所在毫米波GaN MIS-HEMT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1-09-15
近日,微电子所刘新宇研究员团队以PEALD沉积SiN作为栅介质,成功研制出高性能毫米波MIS-HEMT ,并通过远程等离子体预处理( RPP )技术,在EC - ET > 0.4 eV条件下,界面态密度达到了6 × 1011 cm-2 eV-1 ~ 2.1 × 1012 cm-2 eV-1 ,实现了低界面态密度。减小了器件的关态泄漏电流,保证了器件具有良好的阈值电压稳定性。...
-
福建物构所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2021-09-16
锂硫电池由于高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然而, 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着固体硫化物的绝缘性,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硫的体积变化大等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
-
中外学者研制出超强液态金属人工肌肉
2021-09-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世武、副研究员金虎联合国内外学者,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方法改变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液态金属人工肌肉,以模仿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研究显示,这种超强液态金属人工肌肉,舒张时驱动电压仅需0.5伏,收缩时仅需4伏。为验证驱动性能和应用潜力,该研究还展示了这种液态金属人工肌肉在编码显示、货物...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