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00714155937.png
韩科学家研究出新机制,大大提升2D材料中光子转换效率
2020-07-14

光子学,即操纵光的科学,在现代电子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如信息技术、半导体和医疗设备等。因此,全球的研究人员都专注于寻找新的方法来促进光子学领域的发展。但是,挑战在于按预期优化“光子生成”过程,这对所有基于光子的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最近发表在《纳米快报》 ( Nano Letters )上的一项研究中,韩国大邱...


微信截图_20200714144206.png
上海光机所低声子全氟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0-07-14

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具有超低的声子能量和独特的构性优势,是优异的中波红外材料,广泛用于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但氟化物玻璃缺乏传统网络形成体,料性短、稳定性差,通过传统热处理方法很难得到晶相可控的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导致不透明或半透明。全氟玻璃陶瓷的透明化制备是该领域的较大挑战。抛光的Er3 +掺杂ZnZrF6 -...


微信截图_20200714143930.png
上海光机所在光纤锁模激光器信噪比提升技术方面获进展
2020-07-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光纤锁模激光器信噪比提升技术上取得进展,提出一种基于Lyot滤波效应的非线性相移抑制技术,实现了光纤锁模激光器信噪比( SNR )的提升。相关成果发表在optical & laser technology上。目前应用于神光II拍瓦前端的是商用飞秒固体锁模激光器,其信噪...


u=1472495891,2501198950&fm=26&gp=0.jpg
沈阳自动化所在协作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14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协作机器人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子结构法和正交设计的协作机器人全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机器人弹性变形、固有频率以及质量等多种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解决了协作机器人结构优化中存在的位姿及非结构参数影响、多目标耦合、计算速度与精度平衡等问题,具有建模精度高...


202007131301162.jpg
超高精度激光光刻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2020-07-13

 亚10nm的结构在集成电路、光子芯片、微纳传感、光电芯片、纳米器件等技术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图1),这对微纳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激光直写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光刻技术,可利用连续或脉冲激光在非真空的条件下实现无掩模快速刻写,大大降低了器件制造成本,是一种有竞争力的加工技术。然而,长期...


20200712161311013.jpg
Fraunhofer IAF将GaN功率IC作为半桥嵌入PCB中
2020-07-13

随着可持续的能源概念的推广,用于能源转换和传输的高能效电力电子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 IAF )开发了一种高度集成的氮化镓( GaN )电压转换器,该转换器采用紧凑的封装,具有极高的资源效率,并且可以模块化的方式使用。研究人员与项目合作伙伴博世( Bosch )和斯图加特大学( Unive...


W020200713348254165098.jpg
精密测量院在智能优化算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13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新技术应用课题组在群智能优化中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首先提出将整体种群划分为两个异构子群(综合学习策略子群体和动态多种群子群体) ,其中综合学习策略子群体主要负责开发,动态多种群子群体主要负责探索。研究团队通过两个国际标准优化问题...


W020200710553275259234.png
上海光机所在高损伤阈值液晶器件研制方面获进展
2020-07-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在高损伤阈值液晶器件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使用氮化镓代替氧化铟锡( ITO )作为导电膜制作液晶光开关,在保证其开关性能的基础上,将液晶器件的损伤阈值提升至高于1J/cm2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注意到氮化镓材料在具有成为透明导电膜材料潜力的同时...


W020200709676295336810.png
合肥研究院等在分子水平上调控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13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部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等合作,通过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结构,实现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机理。为了阐明共价键结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以指导高导热复合材料设计,研究团队通过硅烷偶联剂...


微信截图_20200710120629.png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研究CO2电催化还原机理和活性位的新方法
2020-07-1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天津大学教授张兵团队合作,提出一种用反应相图方法研究在不同活性点位上CO2电催化还原机理和选择性的新策略。研究人员通过原位电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碱式碳酸铅催化剂[ Pb3 ( CO3 ) 2 ( OH ) 2 ] ,可达到90%以上的...


sitefile1593954436609.jpg
100Gb/s的全封装CWDM硅光子模块
2020-07-09

在欧盟COSMICC项目支持下,法国微纳米技术研发中心CEA-Leti展示了一种完全封装的粗波分复用( CWDM )硅光子收发器模块,每根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Gb/s ,光电芯片上还集成有一个低功耗电芯片。基于硅光子学的收发器以50Gb / s的速率复用两个波长,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通信需求以及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的能耗。该...


W020200709375894984958.png
国家纳米中心在上转换圆偏振发光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09

自从上转换圆偏振发光( UC-CPL )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基于不同发光机制的UC-CPL已被一一报道,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所得到的发光不对称因子( glum )普遍较低,寻找一种能够提升UC-CPL的发光不对称因子,并兼具良好发光效率的方法,已成为上转换圆偏振发光领域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段鹏飞...


微信截图_20200709110953.png
青岛能源所引入不同功能基团调控碳基材料的储锂性能
2020-07-09

以碳材料为电极材料的储能器件表现出的超高的储能容量、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成本低及环境优好等优势,在能源存储方面具有潜在发展空间。特别是石墨炔、石墨烯等二维碳材料具有高度共轭的碳骨架、二维层状平面结构、均匀分布的孔隙及较大的孔道构造,能够为储能离子提供丰富的吸附位点和畅通的迁移通道,在储能领域拥有广...


福建物构所相位匹配红外NLO晶体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0-07-08

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 NLO )晶体材料在激光雷达、激光通讯、红外遥测、光电对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相位匹配是NLO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条件,目前主要通过调控晶体的双折射率来补偿基频光和倍频光的折射率差,进而实现NLO晶体材料的相位匹配。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与其异质同构的硒化物相比,带隙的拓宽使硫化物的色...


微信截图_20200708114813.png
金属所高效非贵金属乙炔加氢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2020-07-08

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工业上通过催化加氢的方式去除乙烯原料气中残留的少量乙炔(0.5%-2%),以避免接下来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中毒失活。研究表明,贵金属钯相较于其他金属在该反应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通过引入第二金属组分、表面修饰等调控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乙烯选择...


W020200706598775769245.jpg
长春光机所等研制出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
2020-07-07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子实验室的于伟利与罗切斯特大学郭春雷研究团队合作,针对基于钙钛矿多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响问题,采用空间限域反温度结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极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单晶。并将该高质量的薄单晶与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单层石墨烯结合,制备出了...


20200705212312251.jpg
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载流子定位工程
2020-07-07

北京大学已采用深紫外( DUV ,波长小于300nm )发光的自组装侧壁量子阱( SQW )结构来改善基于氮化铝镓( AlGaN )化合物半导体合金的二极管的光输出功率性能。C面蓝宝石衬底上进行多量子阱( MQW )材料生长过程中的聚集效应。北京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SQW方法是一种潜在的“颠覆性框架” ,另外, SQW结构会产生载流子局...


微信截图_20200706102258.png
高钠含量P2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0-07-06

层状金属氧化物( NaxTMO2 , TM =过渡金属)不同的组成带来的复杂结构化学,对层状堆积结构、钠离子电导率以及氧化还原活性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赵成龙在物理所研究员胡勇胜、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Marnix Wa...


W020200703502742881854.png
宁波材料所在海洋重防腐涂层界面改性与二维片层结构定向排布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0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功能材料团队,通过调控石墨烯的排列取向并消除石墨烯电负性的影响,获得长效耐蚀涂层。另外,科研团队通过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POSS )和低聚物改性石墨烯,制备了具有强疏水性、优异分散性和低电导率的纳米片,抑制金属基材腐蚀的同时,展现...


W020200702518908254343.png
工程热物理所单层硫化钼薄膜热整流研究获进展
2020-07-02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单层硫化钼薄膜热整流研究中取得进展。二硫化钼薄膜因其独特的电学和热学性质,在电池、氢存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单层硫化钼结构,与用于电整流的二极管相似,因此在热整流应用中具有潜在优势。热整流现象是传热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其定义为在相同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