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所在柔性配合物晶体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2020-06-02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石伟群课题组在功能锕系配合物柔性晶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spring-like triple-helix coordination polymers as dual stress and thermally responsive crystalline metal-organic material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 Angew . Chem . In...
-
化学所等在单分子电导调控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20-06-02
近年来,分子电子学领域陆续发展了机械可控裂结技术( MCBJ ) 、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 STM-BJ ) 、石墨烯-分子-石墨烯的单分子结方法( GMG-SMJs )等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电导的测量。通过向共轭分子(分子导线)两端引入锚定基团(如- SCH3和- NH2 ) ,其分别可与电极结合和连接,进而可以将共轭分子(分子导线...
-
中日两国研究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指,可作用于制造软致动器
2020-06-02
据外媒报道,由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组成的研究联盟已使用3D打印创建了柔软的机器人手指。这项研究旨在证明了多材料3D打印不仅可以用于制造软致动器,还可以用于制造功能传感器。据悉,该机器人手指由嵌入式单电极摩擦电曲率传感器( S-TECS )驱动,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以超低...
-
上海硅酸盐所在柔性有机/无机热电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6-01
柔性热电能量转换技术可将环境或人体温差转化成电能实现电子设备的自供电,在可穿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有机热电材料虽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弯曲性能,但热电性能极低。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可综合无机材料的热电高性能和有机材料的良好弯曲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或金属纳米线可以与...
-
STT-MRAM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
2020-05-29
近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罗军研究员课题组在STT-MRAM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课题组联合北航赵巍胜教授团队以及江苏鲁汶仪器有限公司,基于8 吋 CMOS先导工艺研发线,自主研发原子层级磁性薄膜沉积、深紫外曝光、原子层级隧道结刻蚀以及金属互连等关键工艺模块,在国内首次实...
-
研究揭示导航波场触发的液态金属量子化轨道及金属液滴追逐效应
2020-05-2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以《复合导航波场中量子化在轨追逐的液态金属液滴对》为题,报道了导航波触发的液态金属振荡液池中发生的量子化轨道现象及金属液滴追逐效应。在此项发表的液态金属导航波体系的研究工作中,作者们开创性地引入了一种...
-
普适性机械解理技术制备大面积二维材料研究获进展
2020-05-28
二维材料家族涵盖了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和超导体,并展现出许多不同于三维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im教授和Novoselov教授最早发展出了机械解理技术,并获得了单层石墨烯,掀起了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该方法同样存在许多...
-
上海光机所在冷原子测磁领域获进展
2020-05-27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在冷原子喷泉的相互作用区磁场评估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作为编辑精选( Editor ’ s pick )文章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杂志B 》 ( J . Opt . Soc . Am . B 37 , 1775-1780 ) 。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磁敏微波跃迁干涉条纹可见度的方法,实...
-
上海硅酸盐所在新型铁电陶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0-05-27
铁电陶瓷具有储能密度高、放电速度快、贮存性能稳定等特点,在近代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通过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刘芸团队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陈龙庆团队合作,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压力条件下原位中子衍射分析和唯象理论计算,揭示了AKN铁电陶瓷爆电换能行为的物理机制为压力诱导的氧八面体旋转...
-
二维室温铁磁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0-05-27
当二维材料的厚度降低至原子级幅度时可导致很多新奇物理现象的出现,使得二维材料成为当今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龙有文团队和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何军团队合作,对不同厚度的Cr2Te3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其TC随着材...
-
硅基超表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一种助于空间频率复用的技术
2020-05-26
中科院微电子所杨妍副研究员与武汉大学郑国兴教授课题组,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合作在硅基超表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他(她)们提出了一种助于空间频率复用的技术,在一个硅基超表面上重叠的空间区域上,利用空频信息不同、同时记录两幅完全不同的光学图像,并可用数字滤波器进行高效的分离。该方案为超表面信...
-
硅工艺兼容的超短栅长二硫化钼晶体管研制
2020-05-26
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新型二维材料器件面向未来集成电路集成应用研发中取得重要进展,结合硅基FinFET工艺成功研制出10nm超短物理栅长二硫化钼晶体管,实现电流开关比达到107 。二维半导体材料具有原子级的厚度,被用作晶体管的沟道材料时,可提高栅电极控制沟道中载流子传输的能力,...
-
长春光机所在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进展
2020-05-26
作为基因检测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检测工具。目前,众多疾病的临床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PCR ( RT-PCR )技术作为核心手段。但是, RT-PCR技术在灵敏度、检测限、分析成本以及基层诊断疾控普及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针对帕尔贴半导体存在的升降温速度慢这一弊端,研发出了一种基于机械位...
-
Eta演示垂直功率器件结构的GaN-on-GaN外延
2020-05-26
中国上海的Eta Research指出立式氮化镓( GaN )功率器件具有革新~率器件行业的潜力。与高压功率器件的SiC相比, GaN具有三个潜在的优势,即电阻小、器件尺寸会更小、工作频率高。GaN研究界内部尚未就GaN垂直~率器件的最佳器件结构达成共识。对于在0.4 °斜角GaN晶片上生长10 μ m的膜,通过Bruker光学干涉仪在239 μ mx...
-
纽结半金属研究获进展
2020-05-25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和纽结打交道:从简单的系鞋带,到费力地解开莫名缠绕的耳机线,再到不得不狠心地剪断不小心碰一起的两条鱼线。在数学里,纽结被数学家们抽象出来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纽结的研究已经成为数学拓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完成对不同纽结的分类,大量的数学工具被发掘出来,比如琼...
-
硅基单片砷化铟量子点雪崩光电二极管
2020-05-22
美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具有低暗电流和高增益的。硅基单片砷化铟( InAs )量子点( QD )雪崩光电二极管( APD )结构。当考虑到高达323K ( 50 ° C )的高增益和低暗电流性能时,这些APD在超级计算机和数据中心内的节能互连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人员指出, 33nA暗电流值比Si / Ge APD , Si上的InGaAs / InAl...
-
理化所低温高精度微波谐振测频研究取得进展
2020-05-22
微波谐振测频技术是一种测量迅速且灵敏很高的探测技术,被广泛用于温度测量、压力测量、氦临界现象研究等高精度测量领域。但微波谐振频率测量易受到多物理场和外界因素影响,尤其在低温下,参考时间标准、微波发射功率和谐振腔温度稳定性等复杂因素制约了微波谐振频率测量精度的提高,进而限制了该方法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
使用磁路使大数据处理更加节能
2020-05-21
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量数据能源消耗量大大增加。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克雷尔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使新一代智能计算机更加节能的方法。研究发现隔开间隔的磁性纳米线(充当人工神经元) ,自然可以提高人工神经元相互竞争的能力,其中活化度最高的纳米线胜出。人类大脑包含神经元的方式相同,新时代的计算...
-
上海微系统所在Ⅳ族GeSn纳米线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5-21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Ⅳ族GeSn纳米线生长制备及其光电探测应用中取得进展,相关工作以Ferroelectric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a GeSn/Ge Dual-Nanowire Photodetector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Nano Lett . 2020 .由于GeSn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因此基于GeSn/Ge...
-
通过曲面镜工艺实现绿色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2020-05-20
日本索尼公司已将其弯曲镜面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VCSEL )工艺扩展到了约515-518 nm的绿色波长。在先前的工作中,索尼生产了具有曲面镜后反射器的低阈值445nm蓝色VCSEL 。索尼的研究人员指出大部分带有显示器的设备会发出很宽的波长范围的光,但只有一小部分可见,这会浪费大量输入~率。初始发射峰在515.2nm处,当电流...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