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新状态现身
2020-02-19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发现了物质电子的一种新状态:电子或可“三五成群” ,这些组队电子就像一种新粒子,一种新电子物质,在行进过程中不会散热,拥有量子纠缠特性,有望促进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粒子拥有与量子纠缠有关的特性,而量子纠缠特性有望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再分配...
-
人工智能“捷径”或将大幅提高模拟速度
2020-02-14
即使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复杂的自然现象也要花上几个小时,如大气雾霾如何影响气候。而作为一种能够快速模拟的算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仿真程序无疑提供了一条捷径。一项日前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的研究表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生成精确的仿真程序,将所有科学领域的仿真实验加速数十亿倍。...
-
人类首次发现稳定周期快速射电暴
2020-02-1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今日美国》网11日消息称,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具有稳定周期的快速射电暴(FRB),这是唯一已知的此类快速射电暴,以16天为周期循环出现,对该快速射电暴的发现和解释一旦确认,或将会带来革命性影响。快速射电暴从近十年前第一次被发现以来,就一直令天文学家困惑不解。该现象是持续时间数毫秒、来自...
-
新型磁存储器件有望解决AI“内存瓶颈”
2020-02-12
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10日在《自然·电子》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反铁磁材料的新型磁存储器件,其体积很小,耗能也非常低,很可能有助于解决目前人工智能( AI )发展所遭遇的“内存瓶颈” 。研究人员指出,基于反铁磁铂锰柱制成的存储器件仅为现有的基于反铁磁材料存储设备的1 / 10 ,而更重要的是...
-
计算机模拟揭示新准粒子存在
2020-02-11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维也纳科学家借助计算机模拟,发现了一种新“准粒子” ,并将其命名为“派子” ( π子, pi-ton ) 。这一最新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光与固体间的耦合,促进基础研究、半导体技术及光伏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准粒子”是包含许多粒子的系统内的激发,它们在许多方面的行为与单个粒子无...
-
郭雷:以反馈控制“对付”智能时代不确定性
2020-02-09
“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人们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对付’不确定性,以达到调控目的或期望目标。但是,就像我们在理想化的封闭环境中通过练习学会了开车,真正到了复杂开放的实际公路上,还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理想模型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解决它的一个有力且必要的机制就是实时反馈调控。”中国科...
-
人工智能首次应用于宇宙大数据分析
2020-02-08
作为科学家可以运用的最大规模的验证科学,观测验证宇宙基本框架的“观测宇宙学”逐渐成熟。“宇宙大规模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宇宙大规模结构”指的是各个星系交织的网状结构,是宇宙迄今为止复杂进化史的终结状态。利用天文望远镜等对其进行详细观察,有助于揭开影响宇宙进化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为了解我...
-
新技术使垃圾化身石墨烯
2020-02-08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上报道,他们可以将从食物残渣到汽车旧轮胎的任何含碳固体转化成石墨烯。如今,从高强度塑料到柔性电子产品,由石墨烯制成的材料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现有技术只能生产极少量的“完美”石墨烯,而在实验室里,这种新方法已经可以每天生产出几克近乎原始的石墨烯,研究人员现在正在扩...
-
科学家首次实现缪子电离冷却
2020-02-07
致力于建造下一代粒子对撞机的科学家迎来好消息!据美国费米实验室网站5日报道,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缪子( muon )电离冷却,向成功建造缪子对撞机迈出关键一步。即使与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相比,未来缪子对撞机带来新发现的能力也有望高出10倍。研究发表于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但“国际缪子电离冷却实验...
-
在光和物质之间创造“智能”互动
2020-02-06
近日,麦克马斯特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一个新平台,可以让光束通过固体物质进行交流互动,这一研究为新型计算机形式研发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2月3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生Amos Meeks认为,这项技术有助于推进全光计算的理念,即只用光束进行计...
-
科学家找到超导转变温度决定因素
2020-01-17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灿华与贾金锋研究组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 ) ,成功地测量到了双分子层厚度的FeSe薄膜表面吸附钾原子之后的抗磁响应,观察到了钾原子吸附量对该薄膜超导特性的调控作用,并获得了各种超导参数在调控作用下的变化。该成果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研究人...
-
新型中子半导体探测器能装入口袋
2020-01-17
美国研究人员1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使用一种富含锂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开发出可装入口袋的小型中子半导体探测器。这种探测器高效且稳定,既可以作为便携式设备用于现场检查,也可以用在超大型探测设备上,有望成为新一代中子探测器。然而,可用于中子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并不好找,锂因具有出色的中子...
-
稳定的单分子自旋开关研发成功
2020-01-08
近日,一个由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设计、存放和操作表面上的单分子自旋开关。新开发的分子具有稳定的自旋状态,在表面吸附不会失去其功能。该研究有望使电子元件微型化迈进一大步。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在基尔大学实验物理学家曼纽尔·格鲁伯博士和化学家莱纳·海格斯教授的共同...
-
两个硅量子比特实现四毫米距离通信
2019-12-27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硅基量子计算机硬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两个硅自旋量子比特间实现了信息交换,证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对较远距离间进行通信。而许多技术专家认为,相较谷歌、 IBM原型机使用的超导量子比特,从长远来看,基于硅的量子比特更有前途— —其制造成本更低,保...
-
探索把光“定住”的“魔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莫尔晶格中波的演化规律
2019-12-23
当你说话时,周围的人都听到了你的声音,这是声波的扩散现象。当你丢一颗小石子到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会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这是水波的扩散现象。实际上,各种波— —不管是声波、水波,还是电磁波、引力波、物质波等,总是倾向于向周围扩散。因此,如何控制波的扩散成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科学命题。课题组还研究了...
-
新拉曼光谱法可“看到”小于十亿分之一米粒子
2019-12-23
将通过树枝状聚合物模板法精细制备的氧化锡SNC加载到等离子激元放大器的薄硅壳层上,使SNC的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到可检测的水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拉曼光谱法,使研究人员能分析直径仅0.5 — 2纳米金属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中一种方法名为拉曼光谱法,尽管传统拉曼光谱法及其变体已在...
-
眼见为实:电子真能像水一样流动
2019-12-12
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就预测,电子可像水一样流动,但电子的这种行为一直未被观察到。现在,以色列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首次观测到电子的这一奇特行为,这一最新研究有望催生低功率电子设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吉姆教授团队研制出了引导电子流动的石墨烯通道,类似于引导水流的管道。研究...
-
利用光纤网络实现量子信息传输更近一步
2019-12-11
人们通常认为,量子技术利用了统辖粒子行为的量子力学原理,其过于脆弱而无法与我们日常常用的电子设备共存。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宣布:量子态可被集成在由碳化硅制成的常用电子设备内并被很好地控制。最新研究让利用光纤网络实现量子信息传输更近了一步。奥沙隆指出,这些位于碳化硅...
-
可穿戴汗液传感器问世
2019-12-10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备出一款可穿戴汗液传感器,通过修饰电极等方式,实现了酪氨酸等多种汗液中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探测,为建立全面的健康管理辅助系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汗液挥发较快且易受到污染,如何有效采集、准确检测汗液是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高伟表示,对于...
-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2019-12-06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突破,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利用他们的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而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研究人员表示,呼吸神经元(比如他们建模的神经元)耦合呼吸节律和心脏节律,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负责。他们认为,...
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