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微信截图_20200208144820.jpg
人工智能首次应用于宇宙大数据分析
2020-02-08

作为科学家可以运用的最大规模的验证科学,观测验证宇宙基本框架的“观测宇宙学”逐渐成熟。“宇宙大规模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宇宙大规模结构”指的是各个星系交织的网状结构,是宇宙迄今为止复杂进化史的终结状态。利用天文望远镜等对其进行详细观察,有助于揭开影响宇宙进化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为了解我...


微信截图_20200208144210.jpg
新技术使垃圾化身石墨烯
2020-02-08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上报道,他们可以将从食物残渣到汽车旧轮胎的任何含碳固体转化成石墨烯。如今,从高强度塑料到柔性电子产品,由石墨烯制成的材料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现有技术只能生产极少量的“完美”石墨烯,而在实验室里,这种新方法已经可以每天生产出几克近乎原始的石墨烯,研究人员现在正在扩...


微信截图_20200207205903.jpg
科学家首次实现缪子电离冷却
2020-02-07

致力于建造下一代粒子对撞机的科学家迎来好消息!据美国费米实验室网站5日报道,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缪子( muon )电离冷却,向成功建造缪子对撞机迈出关键一步。即使与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相比,未来缪子对撞机带来新发现的能力也有望高出10倍。研究发表于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但“国际缪子电离冷却实验...


QQ截图20200206214408.jpg
在光和物质之间创造“智能”互动
2020-02-06

近日,麦克马斯特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一个新平台,可以让光束通过固体物质进行交流互动,这一研究为新型计算机形式研发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2月3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生Amos Meeks认为,这项技术有助于推进全光计算的理念,即只用光束进行计...


科普园地.jpg.jpg
科学家找到超导转变温度决定因素
2020-01-17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灿华与贾金锋研究组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 ) ,成功地测量到了双分子层厚度的FeSe薄膜表面吸附钾原子之后的抗磁响应,观察到了钾原子吸附量对该薄膜超导特性的调控作用,并获得了各种超导参数在调控作用下的变化。该成果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研究人...


科普园地.jpg.jpg
新型中子半导体探测器能装入口袋
2020-01-17

美国研究人员1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使用一种富含锂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开发出可装入口袋的小型中子半导体探测器。这种探测器高效且稳定,既可以作为便携式设备用于现场检查,也可以用在超大型探测设备上,有望成为新一代中子探测器。然而,可用于中子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并不好找,锂因具有出色的中子...


科普园地.jpg.jpg
稳定的单分子自旋开关研发成功
2020-01-08

近日,一个由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设计、存放和操作表面上的单分子自旋开关。新开发的分子具有稳定的自旋状态,在表面吸附不会失去其功能。该研究有望使电子元件微型化迈进一大步。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在基尔大学实验物理学家曼纽尔·格鲁伯博士和化学家莱纳·海格斯教授的共同...


科普园地.jpg.jpg
两个硅量子比特实现四毫米距离通信
2019-12-27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硅基量子计算机硬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两个硅自旋量子比特间实现了信息交换,证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对较远距离间进行通信。而许多技术专家认为,相较谷歌、 IBM原型机使用的超导量子比特,从长远来看,基于硅的量子比特更有前途— —其制造成本更低,保...


科普园地.jpg.jpg
探索把光“定住”的“魔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莫尔晶格中波的演化规律
2019-12-23

当你说话时,周围的人都听到了你的声音,这是声波的扩散现象。当你丢一颗小石子到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会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这是水波的扩散现象。实际上,各种波— —不管是声波、水波,还是电磁波、引力波、物质波等,总是倾向于向周围扩散。因此,如何控制波的扩散成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科学命题。课题组还研究了...


科普园地.jpg.jpg
新拉曼光谱法可“看到”小于十亿分之一米粒子
2019-12-23

将通过树枝状聚合物模板法精细制备的氧化锡SNC加载到等离子激元放大器的薄硅壳层上,使SNC的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到可检测的水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拉曼光谱法,使研究人员能分析直径仅0.5 — 2纳米金属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中一种方法名为拉曼光谱法,尽管传统拉曼光谱法及其变体已在...


科普园地.jpg.jpg
眼见为实:电子真能像水一样流动
2019-12-12

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就预测,电子可像水一样流动,但电子的这种行为一直未被观察到。现在,以色列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首次观测到电子的这一奇特行为,这一最新研究有望催生低功率电子设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吉姆教授团队研制出了引导电子流动的石墨烯通道,类似于引导水流的管道。研究...


科普园地.jpg.jpg
利用光纤网络实现量子信息传输更近一步
2019-12-11

人们通常认为,量子技术利用了统辖粒子行为的量子力学原理,其过于脆弱而无法与我们日常常用的电子设备共存。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宣布:量子态可被集成在由碳化硅制成的常用电子设备内并被很好地控制。最新研究让利用光纤网络实现量子信息传输更近了一步。奥沙隆指出,这些位于碳化硅...


科普园地.jpg.jpg
可穿戴汗液传感器问世
2019-12-10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备出一款可穿戴汗液传感器,通过修饰电极等方式,实现了酪氨酸等多种汗液中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探测,为建立全面的健康管理辅助系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汗液挥发较快且易受到污染,如何有效采集、准确检测汗液是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高伟表示,对于...


科普园地.jpg.jpg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2019-12-06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突破,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利用他们的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而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研究人员表示,呼吸神经元(比如他们建模的神经元)耦合呼吸节律和心脏节律,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负责。他们认为,...


科普园地.jpg.jpg
首个植入式磁共振探测器问世
2019-11-2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7日报道,由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高灵敏植入设备,能以前所未有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探测大脑的生理机能。研究人员称,这一突破性设计有望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显身手” 。该新设备是一种植入式带有集成芯片的超细核磁共振针,芯片能检测和传输纳升量大脑氧代谢核磁共振数据。研究...


科普园地.jpg.jpg
大脑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记忆
2019-11-28

人类大脑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记忆?作为“人类大脑计划”的一部分,来自德国、瑞典和瑞士的科研小组研究了大脑纹状体中的神经元回路。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计算生物学》杂志上,对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神经元中,外部和内部信息处理通过突触可塑性,将突触信号在脑神经网络中传输。在基于反...


科普园地.jpg.jpg
新型“虚拟现实皮肤”能传递触觉
2019-11-22

据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通信、可覆盖皮肤表面的无线触敏界面。这个装置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可作为虚拟现实( VR )合成皮肤,应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研究团队用一系列应用,演示了这款“ VR皮肤”的功能。比如,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


科普园地.jpg.jpg
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量子相变中量子金属态存在
2019-11-19

记者11月15日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牵头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全证实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量子金属态的存在,为研究量子金属态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相关论文《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已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上以“first release(首...


科普园地.jpg.jpg
新型肝芯片可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
2019-11-15

器官芯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器官芯片问世。美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具有种特异性的肝芯片,可以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从而帮助提高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率。论文共同作者、 Wyss研究所的唐纳德·英伯格指出,新型肝芯片...


科普园地.jpg.jpg
迄今最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问世
2019-11-15

图中展示的是一个商业薄盘磁头。圆盘被单片棱镜包围,单片棱镜借助反射传递泵浦光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3日报道,瑞士科学家于近日展示了一款亚皮秒薄盘激光振荡器,平均输出功率达到创纪录的350瓦,成为超短激光脉冲振荡器的新“标杆” ,也为实现更强大的激光器奠定了基础。在最新研究中,结合薄盘激光技术领域迄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