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电子所在无外场单级电压控制SOT-MTJ自旋逻辑器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08-18
自旋逻辑器件由于具有非易失性、低功耗以及易于小型化等优点,尤其是基于SOT的自旋逻辑器件具有高速、高耐久性,因而更加适合存内计算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SOT逻辑器件大都是以双极性电信号的形式进行逻辑操作,需要额外的辅助电路对给定电信号进行转化从而完成逻辑操作(图1a ) ,导致该...
-
微电子所垂直沟道纳米晶体管研发工作再获重要突破
2022-08-17
垂直沟道纳米器件因其对栅长限制小、布线灵活及便于3D一体集成等天然优势,在1纳米逻辑器件/10纳米DRAM存储器及以下技术代的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对于高性能垂直单晶沟道纳米晶体管,现阶段控制沟道尺寸最好方法是采用先进光刻和刻蚀技术,但该技术控制精度有限,导致器件性能波动过大,不能满足...
-
中科院微电子所与华为海思合作在无外磁场写入的自旋轨道矩磁隧道结器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07-29
垂直自旋轨道矩磁隧道结器件(SOT-MTJ)是新一代磁随机存储技术的核心单元,它具有非易失、高速、低功耗、读写寿命长等特点,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非易失磁存储技术。但是垂直SOT-MTJ器件需要外磁场辅助才能实现定向写入。外磁场的引入会导致额外的功耗、面积消耗,并会导致串扰等问题。如何实现无外磁场下定向高速写入的S...
-
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单光子阻塞新原理揭示
2022-07-22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针对以上难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组引入光子的频率自由度,提出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两束连续激光控制其动力学...
-
微电子所在新型垂直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7-15
垂直堆叠纳米线/纳米片全包围栅( Gate All Around , GAA )互补场效应晶体管( Complementary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 CFET ) ,将不同导电沟道类型( N-FET和P-FET )的GAA器件在垂直方向进行高密度三维单片集成。相较于现有主流FinFET与水平GAA晶体管集成电路工艺, CFET突破了传统N/P - FET共平面布局间距的尺...
-
实现就业和科研“双赢”
2022-07-01
毕业生增加167万,叠加疫情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实有点难。不过,一份文件的出台,让他们多了一种选择和可能。6月29日,《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公布,要求统筹推进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发挥科技计划和创新基地平台依托单...
-
中国科学家创制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2022-06-23
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 …新型碳材料领域的每一次发现,都对人类科技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碳碳成键的反应收率不是100% ,且反应不可逆,因此使用传统化学反应自下而上通过分子‘垒砖头’的方法制备二维团簇碳材料单晶几乎无法完成。对此,团队通过5年潜心研究,最终在常压下,利用掺杂聚合-剥离两步法,成功...
-
研究人员发现纯硅-28纳米线的导热效率比天然硅纳米线材料高150%
2022-06-14
在每个微芯片中都有数百亿个硅晶体管,它们引导电子进出存储单元,将数据位编码为 1 和 0,即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电流在硅晶体管之间流动会产生热量。尽管硅是一种良好的电导体,但当它被缩小到非常小的尺寸时,它就不是一种良好的热导体——当涉及到快速计算时,这对微型微芯片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在其自然形式中,硅由...
-
我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2-06-1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研究员带领的联合团队在铁基超导材料锂铁砷中首次实现了大面积、高度有序和可调控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格点阵列,这一发现向着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迈进了一步。2018年,高鸿钧研究团队与丁洪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其自主设计组装的国际顶尖水平的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联合系统,精确测量了铁基...
-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十年回顾与展望
2022-06-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把舵领航。近 10 年以来,科技界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
科技强国 薪火相传
2022-05-30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形成历史交汇,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涌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竞争焦点,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
-
石墨烯辅助电极转印“三步走”
2022-05-23
尽管芯片制程已经一步步逼近物理极限,人们对集成电路性能和尺寸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该技术以锗基石墨烯晶圆作为预沉积衬底“生长”金属电极阵列,并利用石墨烯与金属间较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实现了任意金属电极阵列的“撕下来”和“贴上去” — —无损转移,且转移成功率达到100% 。为解决这一...
-
微电子所荣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
2022-05-08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落下帷幕,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朱慧珑研究员课题组的“垂直自对准环栅晶体管集成制造技术”项目,从全国2724个报名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以领域赛和全国赛两次均全票通过的优异成绩。斩获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 —总决赛优胜奖(共36项) 。研...
-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周年
2022-05-07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启动20年来,院士专家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作了2000余场次的科普报告和讲座,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当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普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迫切需要树立‘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
-
我国实现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
2022-05-06
光纤振动传感以光纤作为传感器进行振动感知,通过利用单根光纤同时实现振动监测和信号传输,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结构简单、分布均匀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油气管道泄漏监测、周界防护和地震监测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当前,光纤振动传感多使用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
微电子所在纳米森林的湿度传感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4-28
近日,微电子所新技术开发部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的毛海央团队和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周娜老师合作在纳米森林的MEMS传感器集成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肺炎、支气管炎、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会引起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可...
-
“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动机’”
2022-04-2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登台格致论道讲坛,阐述了他对基础研究、科学自信、文化自信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基础科学”系列专场的第二期“使命之心”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等六位来自表观遗传、作物育种、动物保护、清洁能源等不同领域的中国科学家登...
-
清华大学首次制备出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2022-03-24
晶体管作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的提升。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 1965 提出:“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这在集成电路领域被称为“摩尔定律”。过去几...
-
二维材料在异构电子学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2022-03-24
基于二维薄膜的MEMS应用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振荡器、共振质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热辐射计。在这些二维材料中, SPE近年来已经被证明是打开分布式量子网络的大门,其中光子量子位可以作为互连,使遥远的静止量子比特,例如自旋量子位,进行纠缠。例如,将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或石墨烯调制到倾斜...
-
我国科研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2-03-18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根据信息资源词典系统报道,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纳米以上,如何促进晶体管关键尺寸的进一步微缩,引起了业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