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信息 >> 业内信息

业内信息

叶甜春:“赛道”未知时方法是关键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29

  媒体指出,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我国社会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其核心实质就是信息化进入新阶段,即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这一阶段将带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巨大机遇。如何打破诸如芯片制造等困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成为了行业从业者必须要着力解决的棘手问题。 

  近日,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一个是芯片,一个是基础软件。面对我国每年巨额的芯片进口,科研院所必须及时调整“航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是有所作为,而是要有大作为”。 

  怎样才能有大作为?叶甜春指出,像微电子这样的核心技术,目前最关键的是针对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科研工作者带着技术和成果走向企业。 

  “如果不走向企业,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没有企业用,或者没有转化成产品,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叶甜春认为,像微电子技术,两到三年就会更新换代,技术如果不能迅速到企业去,就会过时。人员也一样,几年的知识储备就可能老化,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此外,由于国内企业无法进行更多的研发工作,所以无论是从长远还是当下考虑,科研机构的成果必须尽快输送到企业。“必须要彻底改变科研人员拿项目研发,发文章评职称,成果转不转化和自己没关系的状况。” 

  在信息化为推手的创新时代中,人毋庸置疑是第一位的。叶甜春表示,人的创新视野、思路方法、理念等都要随着时代改变。 

  高科技产业发展并不是赛道确定的马拉松赛跑或赛车,而是赛道未知的越野赛跑,因此创新极为关键。“原来我们是追赶型的,前面的路领先者已经开出来了,路径清晰,我们在后面不用走太多弯路,甚至可以截弯取直。当别人跑很远的时候,我们会追赶得很快,有后发优势。一旦追到别人身后,就会面临和他一样的问题,你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儿。”叶甜春指出,尤其中国发展到现阶段,特别在微电子领域已经越走越靠前,“赛道”变成了未知的,这个时候如果创新实力不足、研究方法不变,“别人掉沟里,我们也会陷进去,或者别人要一转弯,我们就会掉沟里”。 

  所以,如今在对研究生的研究方法培养上,叶甜春指出,教师和同学要一起探索创新型方法。“我认为只会跟着别人跑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如今的学生比之前的人基础更加扎实,他们需要更早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多年的研究所管理经验,也让叶甜春深有感触。他表示大批的优秀人才通过各种人才工程引进来,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创新领域中出类拔萃、崭露头角。

  但由于参加过很多人才工程评价,叶甜春认为,现在人才引进工作还主要只是针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也应该被纳入选拔行列,因为人才的角度也应是多方位的。 

  未来,叶甜春认为,我国人才的最终解决方案还要通过本土的教育和培养,真正的核心人物是我国培养起来的人才,这些人实际上将构成我国人才的主力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年9月28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