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W020210426324435704917.png
新型网状β-EuSn2As2高压晶体结构及其两步重构相变机制研究获进展
2021-04-27

近年来,拓扑绝缘体由于独特的能带结构和受拓扑保护的量子性质,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在这类磁性拓扑绝缘体中,磁性和拓扑表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许多奇异的拓扑量子效应,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和轴子绝缘体等。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


W020210426490450811326.png
物理所在氧空位有序诱导的高温铁磁钴氧化物薄膜研究中获进展
2021-04-27

针对钴酸镧薄膜是否能够通过物理调控手段提高其铁磁居里温度并保持其绝缘特性成为该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最近,副研究员张庆华、研究员谷林和郭尔佳等组成研究团队,利用原位真空退火压应力作用下的LaCoO3薄膜,诱导氧离子脱出并形成交叉排列的氧空位有序,实现了居里温度约为284 K的近室温绝缘铁磁特性的LaCoO2.5薄...


微信截图_20210427153418.png
上海硅酸盐所在机器学习辅助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27

微波介质陶瓷作为微波集成电路基板、介质谐振器、介质天线等通信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近年来随着5G / 6G技术的蓬勃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源集成器件与材料研究团队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微波介质陶瓷的材料特征与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普适性强、准确性高的介电常...


1-s2.0-S2405829721001707-fx1.jpg
宁波材料所在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迁移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26

相对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采用固体材料作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其中,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为基体、无机固态电解质为填料所制备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理解复合固体电解质中电荷迁移及其结构演变是设计高性能固体...


微信截图_20210426160058.png
国家纳米中心在钙钛矿-氧化锌异质结的光电性能研究中获进展
2021-04-26

钙钛矿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缺陷态浓度等优异的光电性质,近年来引发关注。氧化锌可以钝化钙钛矿并消除其表面和晶界上的陷阱态,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改善其光电性能。?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连峰课题组与研究员谢黎明课题组合作,设计制备出一种三维钙钛矿-一维氧化锌( CsPbB...


微信截图_20210426155544.png
上海光机所在基频激光辐照下双离子溅射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26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在基频激光辐照下双离子溅射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中取得进展,结合损伤破坏机制和过程分析,对溅射致密薄膜出现的高低能量下不同的破坏做了较好的解释。薄膜的激光损伤是激光系统中的瓶颈,溅射空间薄膜的激光损伤关系到整个航天器任务的发射和运行的稳定性。针对常...


微信截图_20210426155233.png
纳米流体通道实现高效渗透能捕获
2021-04-26

海水和河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但当前的渗透能转换过程功率输出有限,主要是没有专门用于渗透能转换的高性能的离子选择性透过膜。从有无表面可离子化基团的角度,讲述了材料在水中的若干种典型带电机制,并进一步介绍了可以实现高性能渗透能量转换的若干先进膜结构,即离子二极管膜、具有三维界...


W020210419491091577502.png
福建物构所单晶异质结偏振光探测研究获进展
2021-04-20

偏振光电探测在近场成像、遥感、光学开关、高分辨探测和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各向异性和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在偏振光电探测方面展现出潜力。然而,受其光学各项异性的限制,在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中实现高偏振特性的光探测仍具有挑战性。中国科学院福...


微信截图_20210420083730.png
硅片逻辑里的叠层III-V射频布线
2021-04-20

韩国的研究人员声称,针对栅长超过100nm的RF晶体管,采用硅电路的三维单片集成(M3D),可以实现最高截止频率和最大振荡频率。研究人员认为,III-V材料与硅电路的结合将促进毫米波范围内的混合信号射频模拟和数字逻辑功能的发展。III-V材料可通过分子束外延(MBE)在磷化铟(InP)衬底上生长。沟道区是砷化铟镓(InGaAs...


1575601642_73509.png
用新方法观察高铟浓度InGaN LED中的成分波动
2021-04-20

来自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联合项目(SMART)的低能耗电子系统(LEES)跨学科研究小组(IRG)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共同找到了一种方法,以量化不同铟浓度下氮化铟镓(InGaN)量子阱(QWs)中成分波动的分布。InGaN发光二极管因其高效率、耐用性和低成本彻底改变了固态照明。可以通过改变InGaN...


微信截图_20210416084706.png
化学所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薄膜的可控生长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16

二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由于电子器件需要在介电层上进行组装与集成,因此,研究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在绝缘衬底表面上直接构筑均匀的二维纳米材料对于研究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开发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科研人员在金属有...


微信截图_20210415084332.png
化学所在高稳定性n-型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15

有机光伏具有质轻、柔性和可大面积加工等优点,受益于分子光伏受体材料的发展,其能量转换效率已达到18%。为实现商业化应用,材料和器件的长期光热稳定性仍面临挑战。传统D-A型电子受体材料普遍采用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INCN)及其衍生物作为强拉电子末端,但INCN类受体材料在光、水氧、热和碱等作用下易发生降解,...


6375261114515188201557608.png
新型“双高”混合型电化学储能器件问世
2021-04-15

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常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传统锂离子电池受限于迟缓的体相反应,功率性能较差;超级电容器利用快速表面过程存储电荷,能量密度较低,这两个“种子选手”并不适用于对能量和功率密度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在混合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研制方面取...


W020210412404351987893.jpg
宁波材料所在二硫化钼介电微波吸收领域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4-15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类小型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电磁波吸收材料(吸波材料)的研究尤为迫切。吸波材料能够将入射电磁波的电磁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利用材料结构使入射微波产...


微信截图_20210415082113.png
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及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究获进展
2021-04-15

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等终端产品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日益增强。目前,产业界主要采取硅碳复合路线来提升硅基负极应用水平,450 mAh/g以下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循环性、倍率性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应用要求,450 mAh/g以上的硅基负极应用还存在技术难点。高比容量的硅碳负极材料嵌/脱锂过程体积膨胀巨大,循环过程中...


W020210413319897338849.jpg
中国科大集成光学芯片领域新进展,实现高效光子频率转换
2021-04-13

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据悉,相干光学频率转换在经典和量子信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讯、探测、传...


微信截图_20210412085341.png
紫外光照射对氮化铝导电性的影响
2021-04-12

氮化铝具有6.1eV的超宽带隙,这对于制造大功率和高压电子产品而言具有诱人的吸引力,同时在约200nm波长范围内兼有深紫外光电子学的潜力。宽带隙材料在实现高电导率方面具有挑战性。改善AlN中的电导率涉及降低螺纹位错和铝空位硅(VAl-nSi)络合物的密度。这些缺陷通过俘获浅至约70meV供体态的电子,降低了硅作为掺杂剂的...


W020210331600023302570.png
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布洛赫震荡和瓦尼尔-斯塔克局域化模拟研究获进展
2021-04-12

 集成有多个量子比特的超导处理器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的重要方案之一,由于其每个量子比特可独立程序化调控,不同量子比特可通过谐振腔产生纠缠,易于实现由单比特和多比特逻辑门构成的量子线路,从而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此外,超导量子处理器本身的哈密顿量可以直接对应特定的量子系统,可研究不同物理的量子模拟,利...


微信截图_20210412083230.png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柔性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应用于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
2021-04-1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研究组研究员史全团队在柔性相变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应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相变材料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能力、光热转化能力,为智能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变储能材料能够在相对...


微信截图_20210409083524.png
研究提出利用缺陷位点锚定金属单原子实现对锂离子动力学催化
2021-04-09

便携式智能器件与长续航动力汽车的发展对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属锂电池因其高比容量(3860 mA h g-1)和较低的标准电压而受到关注,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仍面临不可控的锂离子动力学问题,如不可控的锂沉积和溶解行为、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界面的反复生...